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的使用体会
【作者】 刘 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它更加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物理学科与实际、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教材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以图代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则用一些有趣的现象、实验、故事等引入课题。教材在章末还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用知识点的形式突出了知识点的重要性;而教材补充的科学世界更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拓展,特别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倡导 探究式教学 拓宽
现行的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它是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它更加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物理学科与实际、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我已经经历了教材的几次改版,由于跨年级上课,新旧两套教材同时使用,在教学中的感受颇多。主要有:新教材的特点、使用新教材中的一些困惑、在具体教学应对中的一些尝试。很荣幸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
首先是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一、图文并茂、更生动活泼。教材增加了与旧教材不一样的形象有趣的插图,如引入力时增加了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押加”,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以图代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则用一些有趣的现象、实验、故事等引入课题,例如第七章章首图文并茂,用“岩壁芭蕾”的故事引入课题。有的则用一些新奇有趣味的事例说明概念或原理,例如讲解二力平衡是首先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和静止在客厅里的花瓶、茶几、枕套、天花板上吊着的电灯、墙壁上的日历等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阐述。
二、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新教材除了包含所有旧教材的知识点之外,还对有些知识进行了拓展,例:在八年级下册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4题增加了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用太阳能汽车的图做很好的拓展等。教材在章末还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用知识点的形式突出了知识点的重要性;而教材补充的科学世界更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拓展,特别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教材另外还增加了航天、环保等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糸更趋于完整。
三、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教材以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把活生生的物理知识、现象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例如:雨后的彩虹、田径场上的撑杆跳、冬天草地上的露珠、用久了得灯泡壁会变黑、用久了得樟脑丸会变小甚至不见了踪影、冬天早晨嘴中哈出的白汽,这些都让孩子们觉得物理并不陌生,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兴趣盎然投入到学习中。
四、更突出时代气息、更贴近热点、考点。新教材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如第九章《压强》的章首语和图:人类通向深海的道路十分崎岖和艰难,其原因之一,是深海的海水压力大的令人难以置信,人要潜入深海,是一个高科技难题。201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了7km级的深海中,敲开了这一神秘“龙宫”的大门。紧接着提问:深海7km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的压力相当于1500个人叠起来踩在你的脚上!海水的压力果真有这么大吗?第十章《浮力》的章首语和图:水天一色,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威武、壮观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破浪前行……辽宁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它满载排水量67500t,舰长304m,舰宽70.5m,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这又大又重的航空母舰不仅不会下沉,还能承载非常重的物体,这究竟是为什么?用钢铁来造船,如何计算自重、载重和形状间的关系呢?这诗情画意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是真正在用“心灵”编书。
其次是教学中的困惑
由于两个年级新旧教材一并使用,而且新旧教材的章节有一些变化,在使用之初还是有点不适应。
困惑:探究课的课堂效率不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教学的探究过程是开放性的,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在进行动能和势能这一节教学时,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前半节课完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后半节课完成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跟那些因素有关,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情况就变了。在前半节课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猜想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平时孩子们基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钢球A还没滚起来他们就先动起来了。在接下来探究实验中场面就更热闹了,一边是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兴奋的做实验;一边跑上跑下为各小组解决问题,又不时大声组织纪律、累的满头大汗的我。实验中各小组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想到的情况:钢球的速度怎么控制、钢球的速度大小对木块B有什么的影响等等。很快就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了,而这时还有不少小组还并没有完成实验。还继不继续让学生做实验,如果继续做实验,那我们将无法完成这节课的计划。如果不做实验了一些孩子就无法探究,就无法体验这种学习的过程,最后还一咬牙让他们继续完成实验,而把交流讨论放到下一节课。原本准备用一节完成的内容,结果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不时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到了期末的时候时间非常的紧,基本没有总复习和综合练习的时间。
再次是在教学中具体应对的一些尝试
针对第一点: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彩虹实验,利用三棱镜和透射式便携投影仪做彩虹。于是,我从讲台下拿出事先从学校借来的一台透射式便携投影仪和三棱镜,将投影仪插上电源,扭亮开关,再从学生手中借来两个本子放在投影仪的螺纹透镜上,只留一条缝隙让一束光射向凸透镜,将三棱镜放在凸透镜上,慢慢地旋动调焦棱钮,在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下,直到黑板上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虹。又比如:坐标图,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本上还没设计到画坐标图,而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这一节就要求学生能够将所测的数据在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里描点,并用光滑的线将描好的点连接起来。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果我们物理教师想先教会学生画坐标图,再让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得需要几节课吧;或者是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在黑板上画坐标图,这样可能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此时,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课件,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只需要简单的教一下,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个坐标图的基本画法。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怎样将所测的数据一组一组的描点,并可以直接用手将每一组数据的点点在屏幕上,这样做能够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学生也就很快学会了使用坐标图。有了前面在坐标图中描点的基础,为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2节密度知识的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坐标图描点打下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知识的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中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像描点连线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今后分析电学中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电压与电阻)的坐标图打下基础。解决了学生学习分析坐标图的难题。利用这些实验,从感官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心进入我们的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第二点:我认为探究课关键在于如何做好探究时间的分配、控制,是探究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让探究时间分配更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首先,要求教师要把握探究活动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教学时,要针对具体的探究过程心中有数,能够比较精确地估计每一个步骤所需的时间,把握好整体时间的统一分配,使整个探究活动过程的节奏有序加快,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再次,教师要预先呈现探究过程,用换位思考方法,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尽量考虑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交流讨论中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进行解答。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比如学生们知识面窄给新教材新教法带来一些困难;部分实验器材的质量差,给演示实验的效果带来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正在靠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它。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做的更好!
关键词:倡导 探究式教学 拓宽
现行的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它是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它更加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物理学科与实际、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我已经经历了教材的几次改版,由于跨年级上课,新旧两套教材同时使用,在教学中的感受颇多。主要有:新教材的特点、使用新教材中的一些困惑、在具体教学应对中的一些尝试。很荣幸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
首先是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一、图文并茂、更生动活泼。教材增加了与旧教材不一样的形象有趣的插图,如引入力时增加了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押加”,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以图代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则用一些有趣的现象、实验、故事等引入课题,例如第七章章首图文并茂,用“岩壁芭蕾”的故事引入课题。有的则用一些新奇有趣味的事例说明概念或原理,例如讲解二力平衡是首先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和静止在客厅里的花瓶、茶几、枕套、天花板上吊着的电灯、墙壁上的日历等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阐述。
二、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新教材除了包含所有旧教材的知识点之外,还对有些知识进行了拓展,例:在八年级下册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4题增加了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用太阳能汽车的图做很好的拓展等。教材在章末还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用知识点的形式突出了知识点的重要性;而教材补充的科学世界更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的拓展,特别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而言,更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教材另外还增加了航天、环保等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糸更趋于完整。
三、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教材以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把活生生的物理知识、现象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例如:雨后的彩虹、田径场上的撑杆跳、冬天草地上的露珠、用久了得灯泡壁会变黑、用久了得樟脑丸会变小甚至不见了踪影、冬天早晨嘴中哈出的白汽,这些都让孩子们觉得物理并不陌生,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兴趣盎然投入到学习中。
四、更突出时代气息、更贴近热点、考点。新教材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如第九章《压强》的章首语和图:人类通向深海的道路十分崎岖和艰难,其原因之一,是深海的海水压力大的令人难以置信,人要潜入深海,是一个高科技难题。201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了7km级的深海中,敲开了这一神秘“龙宫”的大门。紧接着提问:深海7km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的压力相当于1500个人叠起来踩在你的脚上!海水的压力果真有这么大吗?第十章《浮力》的章首语和图:水天一色,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威武、壮观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破浪前行……辽宁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它满载排水量67500t,舰长304m,舰宽70.5m,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大小。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这又大又重的航空母舰不仅不会下沉,还能承载非常重的物体,这究竟是为什么?用钢铁来造船,如何计算自重、载重和形状间的关系呢?这诗情画意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是真正在用“心灵”编书。
其次是教学中的困惑
由于两个年级新旧教材一并使用,而且新旧教材的章节有一些变化,在使用之初还是有点不适应。
困惑:探究课的课堂效率不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教学的探究过程是开放性的,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遇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在进行动能和势能这一节教学时,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前半节课完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后半节课完成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跟那些因素有关,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情况就变了。在前半节课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猜想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平时孩子们基本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一下子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钢球A还没滚起来他们就先动起来了。在接下来探究实验中场面就更热闹了,一边是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兴奋的做实验;一边跑上跑下为各小组解决问题,又不时大声组织纪律、累的满头大汗的我。实验中各小组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想到的情况:钢球的速度怎么控制、钢球的速度大小对木块B有什么的影响等等。很快就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了,而这时还有不少小组还并没有完成实验。还继不继续让学生做实验,如果继续做实验,那我们将无法完成这节课的计划。如果不做实验了一些孩子就无法探究,就无法体验这种学习的过程,最后还一咬牙让他们继续完成实验,而把交流讨论放到下一节课。原本准备用一节完成的内容,结果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不时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到了期末的时候时间非常的紧,基本没有总复习和综合练习的时间。
再次是在教学中具体应对的一些尝试
针对第一点: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彩虹实验,利用三棱镜和透射式便携投影仪做彩虹。于是,我从讲台下拿出事先从学校借来的一台透射式便携投影仪和三棱镜,将投影仪插上电源,扭亮开关,再从学生手中借来两个本子放在投影仪的螺纹透镜上,只留一条缝隙让一束光射向凸透镜,将三棱镜放在凸透镜上,慢慢地旋动调焦棱钮,在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下,直到黑板上出现一条清晰的彩虹。又比如:坐标图,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本上还没设计到画坐标图,而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这一节就要求学生能够将所测的数据在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里描点,并用光滑的线将描好的点连接起来。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果我们物理教师想先教会学生画坐标图,再让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得需要几节课吧;或者是教师在上课时直接在黑板上画坐标图,这样可能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此时,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课件,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只需要简单的教一下,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个坐标图的基本画法。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怎样将所测的数据一组一组的描点,并可以直接用手将每一组数据的点点在屏幕上,这样做能够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看清楚,学生也就很快学会了使用坐标图。有了前面在坐标图中描点的基础,为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2节密度知识的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坐标图描点打下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知识的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中的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像描点连线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今后分析电学中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电压与电阻)的坐标图打下基础。解决了学生学习分析坐标图的难题。利用这些实验,从感官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心进入我们的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第二点:我认为探究课关键在于如何做好探究时间的分配、控制,是探究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让探究时间分配更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首先,要求教师要把握探究活动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教学时,要针对具体的探究过程心中有数,能够比较精确地估计每一个步骤所需的时间,把握好整体时间的统一分配,使整个探究活动过程的节奏有序加快,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再次,教师要预先呈现探究过程,用换位思考方法,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尽量考虑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交流讨论中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进行解答。
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比如学生们知识面窄给新教材新教法带来一些困难;部分实验器材的质量差,给演示实验的效果带来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正在靠我们的努力来改变它。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