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语法课的几点体会
【作者】 王素芬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英语语法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舞台上的地位相当尴尬, 一方面, 它在中学阶段是如此的受到偏爱,被视为学好英语的“至胜法宝”, 而另一方面在“培养交际能力”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思想指导下, 语法教学大有被谈忘的趋势。有些教师误解了“谈化语法”的真正含义, 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甚至抛弃了多年来积累的语法教学经验。在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学生无法依直觉较好地感知和运用英语, 如果学生不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就只能像鹦鹉学舌一样只学会最基本的简单会话和一些词汇, 很难达到深层次的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语法做基础,就好比楼房没有支柱一样,摩天大楼也就无从谈起。语法是一切技能的前提和条件,英语中的听说读写无一不需要语法的保证。掌握好语法就好比掌握了画画的基本要领,掌握好语法就好比掌握好了钢琴曲的谱子一样。语法教学的目的是非母语语言学习的工具及掌握非母语语言学习方法之一, 学习语法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只是一种手段, 通过语法学习使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达到交流才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因此, 强调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到传统的语法教学的模式中去, 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教师要在语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英语语法种类繁多, 条条框框, 非常琐碎, 如果仅凭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会不胜其烦, 再加上它本身比较枯燥, 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因而语法学习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而实际上, 对于语法的学习, 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 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 语法的学习也是富有乐趣的。传统上语法课的模式:学生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无数条死规则和要点学生上课认真的听,拼命的记笔记,下课后只能凭死记硬背,并且作完老师发的一套套语法试卷。记错了,又重新翻书,重新记,老师下次再一遍遍讲,扑天盖地的试卷又发下来......其实语法固然枯燥,但并不意味着语法只能这样学会。老师教授语法的方法极其重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才能不做无用功。外语学习强调实践性,有身体活动,口,手,耳,脑并用,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语法课。这样语法课才能不枯燥,学生才愿意学,学生才乐于学。我认为可以尝试下面的“四多”:
一. 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活动。
例如,绕口令(tongue twister),头脑风暴(brainstorm),猜谜(guessing game)等。
举例一:在学习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别时,我教给他们绕口令:
*I know.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此句中三个that都引导宾语从句。
I know. You know.
I know what you know. You don’t know what I know.(含两个宾语从句)
The thing that I know is the thing that you know.(含两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What I know is what you know.(第一个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第二个what引导的为表语从句)
*All that I know is the fact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第一个that引导的为定语从句,第二个that引导的为同位语从句,第三个that含在同位语从句中引导宾语从句。)
举例二:在学习构词法是我们运用了头脑风暴这一游戏来快速说出所有的形容词性后缀。
他们很快列举出下面的词缀:
---less, careless, homeless, helpless;
---ous, famous, dangerous, poisonous;
---able, agreeable, comfortable, acceptable;
---an, American, Canadian, Indian;
---ical, economical, historical, electrical;
---en, golden, woolen, wooden.
二. 多举实例,学会运用。
在教学语法切忌讲空洞的规则,多给例句,然后让他们模仿老师所给例句造句,在情境中学会语言的运用。而且举例一定要实用,贴近生活。
在教授代词时要讲主格,宾格,以及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的用法。
我就根据班里的学生进行演练。
*This is a good student. His name is Wang Tao. He is sixteen. I like him very much. This notebook is not mine. It’s his.
再如,*That is his partner. Her name is Zhang Li. He often helps her with her math. This math book is hers. She is very kind.
然后让学生仿照例子就班里的同学做句子,区分他们的不同用法。这样就避免了空洞的讲解,学生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三. 多使用谚语等典型的句子,使他们易于记忆。
用一些他们知道或他们感兴趣的谚语或格言来学习语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例一:在虚拟语气的学习时,其中should have done 表示“应该做某事而未做”;shouldn’t have done 表示“不应该做某事而做了”。我举例句: I haven’t done what I should have done but done what I shouldn’t have done .我没做我该做的,反而做了我不应该做的事。学生通过反复读此句便体会到其中难以用汉语解释的意思。
举例二:学习定语从句时我给出例句:
*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什么问题都没有的人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It’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糟蹋自己窝的鸟不是好鸟。
举例三:在学习动词不定时和动词-ing形式做主语时,我给出例句:
Living and learning.活到老,学到老。
Seeing is believing. 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
举例四:冠词的用法很不容易掌握,学生在具体使用时还会出现很多弄不明白的地方。与其老师不停的讲,不如多提供些典型例句给他们,让他们自己体(下转第12页)(上接第14页)会其不同用法。
*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及时一针省九针。
* The burnt child dreads for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四. 多让学生比较,自己发现规律,学会总结。
在教学名词复数时,讲到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时其构成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词尾加-s,一种是再词尾加-es,第三种可加-s可加-es。如hero, potato, echo, tomato ,Negro等词加-es。学生就自己编出了一段话记住了他们的用法:“一个黑人用土豆换三毛的红柿,后来他学会了种西红柿成了英雄。”因为三毛的英文名叫Echo(回音)。
Grammar is never a set of dead rules。“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今后的语法教学还许多努力去探索,多钻研。努力上好语法课,使语法课有“法”可依,而且新“法”不断。总而言之, 面对新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我们要“优化”英语语法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死抠语法进行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与学习英语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 语法学习也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牛津实用英语语法 第四版 翻译本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年修订重印本)
教师要在语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指导。 英语语法种类繁多, 条条框框, 非常琐碎, 如果仅凭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会不胜其烦, 再加上它本身比较枯燥, 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因而语法学习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而实际上, 对于语法的学习, 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 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 语法的学习也是富有乐趣的。传统上语法课的模式:学生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无数条死规则和要点学生上课认真的听,拼命的记笔记,下课后只能凭死记硬背,并且作完老师发的一套套语法试卷。记错了,又重新翻书,重新记,老师下次再一遍遍讲,扑天盖地的试卷又发下来......其实语法固然枯燥,但并不意味着语法只能这样学会。老师教授语法的方法极其重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才能不做无用功。外语学习强调实践性,有身体活动,口,手,耳,脑并用,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语法课。这样语法课才能不枯燥,学生才愿意学,学生才乐于学。我认为可以尝试下面的“四多”:
一. 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活动。
例如,绕口令(tongue twister),头脑风暴(brainstorm),猜谜(guessing game)等。
举例一:在学习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区别时,我教给他们绕口令:
*I know.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此句中三个that都引导宾语从句。
I know. You know.
I know what you know. You don’t know what I know.(含两个宾语从句)
The thing that I know is the thing that you know.(含两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What I know is what you know.(第一个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第二个what引导的为表语从句)
*All that I know is the fact that you know that I know.
(第一个that引导的为定语从句,第二个that引导的为同位语从句,第三个that含在同位语从句中引导宾语从句。)
举例二:在学习构词法是我们运用了头脑风暴这一游戏来快速说出所有的形容词性后缀。
他们很快列举出下面的词缀:
---less, careless, homeless, helpless;
---ous, famous, dangerous, poisonous;
---able, agreeable, comfortable, acceptable;
---an, American, Canadian, Indian;
---ical, economical, historical, electrical;
---en, golden, woolen, wooden.
二. 多举实例,学会运用。
在教学语法切忌讲空洞的规则,多给例句,然后让他们模仿老师所给例句造句,在情境中学会语言的运用。而且举例一定要实用,贴近生活。
在教授代词时要讲主格,宾格,以及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的用法。
我就根据班里的学生进行演练。
*This is a good student. His name is Wang Tao. He is sixteen. I like him very much. This notebook is not mine. It’s his.
再如,*That is his partner. Her name is Zhang Li. He often helps her with her math. This math book is hers. She is very kind.
然后让学生仿照例子就班里的同学做句子,区分他们的不同用法。这样就避免了空洞的讲解,学生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三. 多使用谚语等典型的句子,使他们易于记忆。
用一些他们知道或他们感兴趣的谚语或格言来学习语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举例一:在虚拟语气的学习时,其中should have done 表示“应该做某事而未做”;shouldn’t have done 表示“不应该做某事而做了”。我举例句: I haven’t done what I should have done but done what I shouldn’t have done .我没做我该做的,反而做了我不应该做的事。学生通过反复读此句便体会到其中难以用汉语解释的意思。
举例二:学习定语从句时我给出例句:
*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什么问题都没有的人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It’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糟蹋自己窝的鸟不是好鸟。
举例三:在学习动词不定时和动词-ing形式做主语时,我给出例句:
Living and learning.活到老,学到老。
Seeing is believing. To see is to believe.眼见为实。
举例四:冠词的用法很不容易掌握,学生在具体使用时还会出现很多弄不明白的地方。与其老师不停的讲,不如多提供些典型例句给他们,让他们自己体(下转第12页)(上接第14页)会其不同用法。
*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及时一针省九针。
* The burnt child dreads for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四. 多让学生比较,自己发现规律,学会总结。
在教学名词复数时,讲到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时其构成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词尾加-s,一种是再词尾加-es,第三种可加-s可加-es。如hero, potato, echo, tomato ,Negro等词加-es。学生就自己编出了一段话记住了他们的用法:“一个黑人用土豆换三毛的红柿,后来他学会了种西红柿成了英雄。”因为三毛的英文名叫Echo(回音)。
Grammar is never a set of dead rules。“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今后的语法教学还许多努力去探索,多钻研。努力上好语法课,使语法课有“法”可依,而且新“法”不断。总而言之, 面对新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我们要“优化”英语语法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死抠语法进行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与学习英语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 语法学习也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牛津实用英语语法 第四版 翻译本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年修订重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