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校实施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作者】 纪长岭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工公认的方针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经济和有效的使用了经济资源;是否实现组织目标。学校内部审计是学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评价本单位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保证资产的保值与安全的一项管理活动。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重要性,必要性。
  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审计不仅是学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参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修订,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这样有利于从制度上增加了违规操作被发现的可能性,向学校管理层提供分析、评价、咨询意见。做到“事前控制”。
  2、内部审计对财务异常数据的反映更加是敏锐,快捷,能及时发现并尽早控制各种舞弊行为,并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随时跟踪检查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发现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做到“事中控制”。
  3、内部审计能根据上级组织的需要,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及时独立开展审计检查,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的程序执行情况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以纠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形成审计意见及报告,提出整改方案,上报管理层。做到“事后控制”。
  学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内部控制不完善
  好多学校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致使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某些部门管理层有恃无恐,专门钻内部控制的空子,萌生违规违纪的想法,使单位的资金资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从近年来财政预算以及事业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看,经济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当然“审计风暴“中,一些单位受到了严肃查处,个别人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为此,学校实施审计监督刻不容缓。为净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在学校内部实施内部审计,给学校经济活动安置一个安全的阀门,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2、“重钱轻物“,审计意识淡薄
  部分学校管理层“重钱轻物”,把学校财务部门视为“财神爷”,“大管家”,对经费开支严格把关,对物品却放松管理,资产管理只是代管或者不管;在审计方面,认为审计可有可无,有了只会增加成本开支,更有甚者,认为审计碍手碍脚,将其视为“绊脚石”,“拦路虎”。
  3、财会人员素质低,专业性差,基础工作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   这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有意混淆会计科目;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足额缴存财政专户”的规定;学校财会部门未将全部收入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私设小金库;擅自将国家预算资金通过扩大开支范围和提成比例及结余分配不实等手段转为预算外资金使用;粉饰会计数据及会计报表,擅报学生数量,培训项目,套取国家资金。
  4、 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学校各项事业经费开支应按部门预算执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时间短,不科学,导致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很好的体现学校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不能很好的为教学一线服务;在执行方面,约束力不强,学校领导随意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一些单位预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甚至虚列开支,转移挪用资金,造成单位年度决算与预算偏差较大。
  5、资产管理不善,配置不合理,维护性差,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有些管理者利欲熏心,有好处的项目大搞建设,大手大脚,没有回扣的设备项目消极对待;购买设备不严格程序,不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缺乏统一协调,资产配置不合理,有时凭个人喜好,只求量不求质;缺乏严格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只知道使用方便,不知道科学维护,责任心不强,设备毁损严重,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学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内部审计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学校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真正担负起“经济卫士”的职能,内部审计的实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迅猛发展,教育经费不断提高,政策利好,教育部门理应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3、全面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随着各级单位和组织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控制度分析和评价转变。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学校实施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单位实施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需要,也是单位领导自我免疫的需要,审计就像医生,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及时清除,如今,好多学校领导主动审计机关来开展任中审计,这表明领导干部觉悟不断提高,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领导(下转第6页)(上接第1页)加强政策法规知识,明确责任,分析原因,及时反省,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说审计是医生,那么内部审计就是“健康卫士”,它定期把脉,在防范与惩治腐败的同时,起到自我免疫的作用。
  2、学校实施内部审计可以随时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对象不断扩大,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的理论、方法、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势在必行,内部审计可以根据单位工作实际,拟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与方案,从微观角度查找问题,从全局的、战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服务。
  3、内部审计可以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而对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主要是内审部门的责任,内部审计作为一个单位、一级组织的管理部门,具有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实施,首先就必须用发展的和动态的眼光完善内控系统,强化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财产完整,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
  总结
  学校虽然不是盈利单位,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规范学校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保证校产的安全完整,有效防范各种舞弊及漏洞。
  参考文献:
  1、《审计研究》
  2、《现代审计管理》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刍议》经济研究导刊
  4、《教育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金融经济2008
  6、《现代审计管理》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