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厚积文有物 稚笔写真情——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利红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让每一个学生在落实听、说、读、写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在这四方面的训练中,“写作”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往往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能做到高效而科学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成绩难以提高。我们知道在语文的测试中,作文的分数几乎占据了语文整体成绩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好坏,写作能力的强弱更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何让我们的农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极富个性和情感的作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的认识。
  第一、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我常常给学生打这样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个亿万富翁,你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容易吗?”学生齐声回答 “容易!”“你只有一百元钱,你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怎样?”学生回答“得慎重,钱太有数。”“你只有一元钱呢?”“什么也买不到。”换言之,把金钱换成你积累的作文材料,你试试,你的写作会什么样?这样看来,没有广泛的阅读来充实大脑中的语言材料,学习语文就等于零。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农村学生资料有限,这就需要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除了阅览课以外,班级建立起读书广角,通过老师和学生捐书活动,为学生建起了一个小小图书室,课间打闹现象少了,自习课呆着无聊的人也少了,每个学生都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课上还不断地将自己挑选的经典作品向学生推荐,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下的阅读都需要动笔积累,利用晨读的时间把积累的精美词、句、片段、篇章背诵下来。由片段的积累逐渐向篇章过渡,课前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背诵的时间,很多的孩子在背诵中不仅积累了写作的材料,还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胆量,可谓是一举多得。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使学生在广泛获得信息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体验阅读享受的同时,精美文学作品的火花,也照亮了孩子的心灵,释放出生命的能量。
  第二、观察联想、创新实践,发展写作的个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千姿百态的生活,只要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我们的写作就不愁没有材料,只要我们开动聪慧的大脑我们的心中就不愁没有灵感。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入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爱心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海便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清代沈复的《闲情记趣》就是作者观察童年生活的一件趣事,将夏蚊成雷,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将人们讨厌的蚊子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和想象,赋予蚊子新的形象,平添了文章的几多情趣。又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何尝不是将一个只有一些野草的后院写得色彩斑斓、味道丰美,蝉鸣声声、趣事无穷,让孩子充满无限遐想的乐园?这些作品读来我们既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又对他们神奇的想象之笔充满敬佩和神往。诸如此类的精美佳作为我们绘写身边的生活和世界提供了绝佳的示范。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写作素材,不断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创新能力,我们何愁看不到“耳目一新”的作品?
  第三、真心实意、大胆倾诉,培养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所以,关注生活是作文的“根基”,因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历,相貌气质,爱好追求各有不同。有人善于抒情,有人善于描写,有人情感细腻,有人粗犷豪放……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库,我们只有找到开掘宝库的钥匙,才能让孩子乐于倾吐自己的心声。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掘学生创作的潜能,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书写他们心中的得失之事,从不同的视角展示自我的风采。
  第四、评价多元、鼓励美点,培养兴趣。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我们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中,首先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写作环境,我们要为学生松绑,给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意。要给学生留一方更为自由的思想空间和思维空间,要敢于放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尽情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和对时事对生活的观点态度。同时,作文的评价,可以说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激情的重要因素,如果面对学生的作文,我们只会用看待名家作品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品,用公式类的语言写上批语合本大吉,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满纸的瑕疵。
  总之要改变农村孩子的写作现状,我们的语文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牢记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的话:“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相信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通过灵活多变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让我们那淳朴的孩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说真话、诉真情,摒除矫饰的作秀,盲目的效仿。找到写作的乐趣,学习写作的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蘸着太阳的色彩,自由抒怀,让我们的每一个山里孩子握着稚嫩之笔描绘出精美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