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改变自己,更新观念,幸福常伴

【作者】 大德吉卓玛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吉定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感受颇深。
  一句句引用的精美诗文,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一段段摘录的教育学家的理论,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我认清了自己的教师生涯越来越不称心是和我专制的性格有关,和一颗不够宽容的心有关,和不爱看书的习惯有关。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许多观念,澄清了我对以往一些事情的看法,并且产生了写教学日记的想法。
  为此,我要改变自己。
  我应少些专制,多些宽容。
  虽说我是班主任,可很多学生有事都不愿意跟我说,见到我就远远地躲开了,我也很痛苦,我原本是真心对他们好,想让他们成才的,可他们却不领情。有一次还差点酿成大祸。住校生魏毅晚上就寝后经常一个人从三楼用一根消防带垂到一楼,然后顺势爬下到校外上网,一连两个月而无人知晓。而我自认为寝室长赵健很忠厚老实,每次汇报工作都不说实情,而我却信以为真,岂不知他根本不信赖我这个班主任。肖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不能依仗自己的权威而凌驾于学生之上,也不能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而不允许学生犯丝毫的错误,更不能因为犯了错误就让学生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管理使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平等、民主可言,学生有问题时也不会向教师倾诉,从而造成师生关系极为紧张。需知道人是独特的生命存在,他需要自由的选择空间。教师不是权威和绝对真理的化身。
  读完本书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再也不能把教育变成一把手术刀了,我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把学生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了。我懂得了:要使班级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学生舒展心灵、放飞理想的场所,就必须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班级文化氛围,一定要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因此宽容、宽松、宽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更适合学生个性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书中讲:“学生就像弹簧,压的越低,放开后弹的越高。”教师有些语言和行为能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创伤会伴随人的一生。教师不能一味的约束学生,而是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的机会。民主型的教师应该有一双会肯定的眼睛、一张微笑的面孔、一个智慧的头脑,更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些话语洗涤了我的大脑,净化了我的心灵。我太缺乏这些东西了,甚至觉得做个老师有愧。想到学生毕业时报考志愿,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分数,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可很多人就是不听,我当时认为他们真是蠢。毕业典礼的当天很多学生看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了,更不用说毕业时的留恋和毕业后的怀念了。他们视我为敌。现在想想是自己平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而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罢了,才造成今天的学生不理解。就像书中所述“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教师要不断反省自己已有的观念,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教师应多关注那些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信息,扩充视听,从而打破认识上的僵局。”
管理班级,在原有的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基础上,今后需要有更多的人性化,我要把“柔一点,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多一些宽容。”作为我班级管理的座右铭。
  让读书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肖教授讲:“读书,其实是在读人,是在读一部丰富的人的心灵史、人的创造史,它与教师的育人工作有着很强的内嵌性。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很难相信他是一个能够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这种精神的荒漠化,导致教育的贫瘠,日趋依靠规训、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这使大批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相当贫瘠。”我经常忙于备课,批作业,班级管理,没有时间读书,有一点闲暇也是看看电视。教师必须读书,必须广泛地阅读,才能支撑起一个教师所必须的“通识性知识”,才能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满足教育的需求,“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
  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
  此书让我产生了写教学日记的想法。
  写写我的教学日记,写写每天的教学反思。这日记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解构和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影响教育教学的文化因素与组织因素变得敏感。教学是一个包含了自觉技巧和反思技巧的过程,在行动中反思能够强化教学的实践特性,使教师的自我评价趋于全面和准确。我要有意识地将自己观察与反思的点滴记录下来,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每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每节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哪些优点,因何而优,有何效果,今后的教学可以怎样发扬这些优点。在所有的反思中,最重要的是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要反思教学中有那些不足,为什么不足,应该怎样改进。只要坚持这样的反思,我就会开拓无数的教育探索之路,也将积淀无比沉厚的教育智慧。
  总之,“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创造一个真诚深刻和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到的快乐,这就是教师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将伴随着我的整个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