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陈 华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冠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特别是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教师,在物理课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既能体现一名物理教师的能力和实验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材的特点。
  加强实验教学,就要充分了解教材大纲的要求,充分把握实验的要求和特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在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针对不同实验设置不同的方法以,才能有所创新,以达到教学目的。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所设置的实验大体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1、实验内容更加切合生活,学生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2、实验以“活动”命名而非“实验”,趣味性有了明显提升。
  3、实验教学方式选择以探究性而非验证性为主。
  4、实验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几乎涵盖了初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
  5、实验数量明显增多。八、九年级教学期间。共安排了40多个探究活动及近10个测量性实验,是老教材的3倍多。另外,还安排了几个综合实践活动。
  6、实验器材简单易得,成本较低,易于操作,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群体和学校条件,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普及性。 
  二、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1、注意实验启发。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 
  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兴趣。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进行耐心指导。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应当为了节约时间而把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时间,但会使学生缺少一次动手的机会,一次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乐趣,也会逐渐对实验的学习失去兴趣。
  3、培养实验习惯。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电学实验,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橡皮圈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档,滑动变阻器滑臂滑至同一边,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驰等等。
  4、开展第二课堂。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按统一计划,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后进行“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比赛,在科技上把好的作品进行展览;可进行物理知识竞赛和进行科普知识讲座;还可进行有学生参加的物理小实验表演等。当然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计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5、进行分组归类。
  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目的是避免学生套用一种方法和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仪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在归类分组实验中,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作为教师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