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谈小学数学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作者】 阿娜尔汗·库尔班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有"问题"才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问是老师的权利,多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所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面对老师烦琐的提问,学生疲于应答,而回答问题的也往往是那些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思维,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 课堂教学活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到这里是长进”。一个学生在不满足予现成的答案时,他才会更深一步地探究;一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地感受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感悟到求知的无穷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提出的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悬念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异想天开”,敢于质问。对于发问者,哪怕是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我都做到认真回答。并经常对学生说:你们是来学习的,求知的,不懂就要问,老师不会笑你不懂,反而会为你敢于大胆质疑而感到高兴。课堂上我时时刻刻都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
  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创设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内部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来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教学“循环小数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抓住实际问题,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抓住思维的深化点,设置质疑问难的情景,引起学生认识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算三道题,以算得又对又快者取胜。这三道题分别是:⑴312÷24(没余数);⑵57÷12(可除尽);⑶707÷33(除不尽)。学生在计算前2道题时很顺利,当做到第3道题时有些学生出现了思维障碍,举手说:老师这道题出错了,除不尽。我故意看看教案,再看看黑板,说:没有哇,你们再仔细算算。通过计算学生说:老师,还是除不尽。我说:那你们观察你的竖式,看能发现什么?学生发现了商和余数不断重复出现的特点,此时我给予引导,激发学生观察、讨论、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动手操作,引发学生主动质疑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导,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激起疑问,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例如《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学生用2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我故意为一些学生提供两个长为5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拼正方形。这时学生傻眼了,“老师,你给我的2个长方形不能拼成正方形”,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所有相同的长方形都能拼成正方形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特殊的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正方形。
  四、提供条件,启发学生质疑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课堂上能在教师启发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质疑的氛围,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上“乘法分配律”这一节课时,复习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我出了一些口算题,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进行口算。然后订正,并抽2名学生汇报口算题目的数量。生甲:我一分钟算了47道题。生乙:我一分钟算了50道题。我把这两名学生一分钟内完成的题目数量作为2条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两名同学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再鼓励学生一一解决,并对这些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五、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
  小学生受知识、年龄的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有的满足于教师的传统教法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更多的是不会质疑问难。所以,课堂上我努力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例如:“上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开门见山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会提出,我想知道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百分数是分数吗?这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