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主任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管理

【作者】 贵 桑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概述了高中生主要的心理矛盾,并提出了班主任如何中学生心理管理的相关策略,包括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同理心;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对学生的强迫心理,采用“顺其自主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管理,班主任
   日内瓦学派认为,学生的发展除了自身素质和环境之外,还有一个“构造”因素。这个“构造”因素包括师生关系和教育形式。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无时不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和谐、友好、信任的心理环境,学生会自然产生愉悦感和责任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就会明显上升。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管理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心理的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矛盾
  中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孤独、封闭、害羞等心理。他们更多的追求情感、思想方面的独立,甚至是压抑自己的交际欲望。因此,他们多数不愿意主动的向班主任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常常是紧闭心门,哪怕是自己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青少年眼中被看作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依次为:母亲(31.9%)、校内同学(23.6%)、父亲(14.4%)、校外朋友(13.7%),而学校老师只占4%。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还是当前的调查研究结果都说明高的心理特点给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设置了门槛[1]。因而,作为未来的班主任要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矛盾。
  1.1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大多数都有着美好的愿望,他们对未来对人生都充满向往。他们自身也想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人,但是却不愿意付出很多努力。常常在家长、父母面前也信誓旦旦的,曾自己暗自也下了很多回决心,可是往往到落实的时候又不愿意付出。
  1.2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与用导师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流。他们对长辈也实行自我封闭。所以的这种心理特点,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只有学生充分相信班主任时,才回向对待朋友一样,向其吐露心声。
  1.3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所交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题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有很强的依赖感。
  1.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情感
  容易动感情,也十分的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中学生心理管理的策略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教育是人类最为复杂的两项工程之一”。要成为一名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称职的班主任,其要求是相当高的,其工作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但教育重在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更要注重与学生的及时全面心理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管理。
  2.1.1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心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中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这种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现象,首先是因为学生没有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对中学生活认识不到位,没有适应,其次是对学习方法不适应,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而,即使他们有没有的愿望,然后现实又遇到种种困难,使得他们的这种心理矛盾更加凸显。
  2.1.2班主任要言传身教,与学生建立信任感
  2.1.3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同理心
  学生需要被尊重,他们渴望独立,不希望总是被教师和家长约束,那么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够理解到老师对自己的约束也是对自己的爱,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规范时,要保持对学生的尊重。
  2.1.4教育爱为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爱是一种“润滑剂”,当老师能够全身心地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教育力量。面对的这种情绪、情感冲动、波动,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种不良情绪,通过平时与学生建立的爱与信任的感情基础,及时的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调解情绪情感生的不良问题,学生最讨厌虚伪的老师。
  2.1.5对学生的强迫心理,采用“顺其自主法”
  优秀生的强迫心理,我们按照常规的方法是无法消除的,首先,我们应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紧张。其次,我们应告诉他不要刻意消除,这是消除不了,应顺其自然;第三、我们不可能消除它,但我们可以让它减弱,出现这种现象时,提醒自己,打住!做自己该做的事等等。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调整,学生慢慢可以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时间的长短各人情况,也不一样。
  总之,班主任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平时多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现象,这不仅仅是心理老师的事情,更是我们作为未来教师和未来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的事情,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各个方面,如何更好的帮助进行心理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
  参考文献:
  [1]催建梅,孙霞.浅析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究.2009.(11):29
  [2]谢君.高校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障碍及对策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03):71
  [3]赵敏.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方法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