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卓日格特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使小学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重视和发展体育游戏是各个教育机构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游戏活动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常用方式,并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应用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相应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勇敢顽强、果断机智的优良作风。因此,体育游戏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和欢迎,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真正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 
  一、适当选择游戏方式 
  1.教师要根据活动对象适当选择游戏内容 
  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游戏项目和方式,对不同的年级进行同一种运动项目的教学时,所采取的游戏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长距离的接力赛跑”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却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弯道跑技术以及传接棒动作,练习起来难度较大。 
  2.结合客观因素选择适当方式 
  由于体育课经常在教室外进行授课,因此,容易受到场地大小、器材多少、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此时,教师要根据当天的客观情况实施体育教学,选择适当的游戏活动。 
  3.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 
  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引导作用,在设置游戏活动时,应结合体育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游戏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一些运动量较小、比较轻松的游戏活动,这不但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印象。 
  二、正确运用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方式实施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体育游戏在整节体育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体育课的一大看点,使学生从此喜欢上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1.增强互动 
  教师要放低自己的身架,真正融入学生,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短跑能力,而且提高了自身的敏捷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2.小组竞赛 
  小组竞赛的方式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活动,尤其是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为此,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他们进行竞赛活动,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创设情境 
  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创设科学合理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生活氛围,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游戏教学进行。
  1.讲解和示范。讲解游戏时,要充分运用语言技巧,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让其理解并掌握体育游戏的目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2.组织和引导。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做出及时准确的引导;对学生违反规则、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进行教育。
  四、应用游戏教学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不断变换游戏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明显,不管多好玩的游戏,如果长期反复也会令他们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变换游戏方式与内容,始终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鼓励学生参与编排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例如,教师在编排游戏时,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游戏教学结束
  每次游戏课或每个游戏结束后,教师都应进行简要而全面的讲评和总结,先公布游戏的成绩和结果,然后对学生在游戏全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各组或个人运用的技术、战术以及发挥集体智慧、执行规则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对获胜的组或个人进行表扬,提出希望和要求。对失败的组或个人要帮助他们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争取下一次获得胜利。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真正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实现对游戏活动的改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航.怎样设计好小学体育游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 
  [2]邱云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与“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3). 
  [3]牛路伟,肖飞,郝东升.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 
  [4]姬宝林.浅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9). 
  [5]高飞.在体育课堂中引入体育游戏,以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中旬,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