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周 宁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充分发挥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加强针对性,做到灵活使用,合理使用,用在关键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件  运用  有效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寻常教室已是不争事实,而课件作为信息技术的“形象化身”,早已被用到日常教学中,成为教学重要辅助手段。我们知道,课件是图像、声音、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的集成,具有可控性和交互性,不仅能拓展学习方式,还能营造教学氛围和预设教学情境,因而倍受教师青睐和热衷。但近段时间以来,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教师过渡依赖,整个课堂都是课件,变成了“机灌”教学,这是有悖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的。如何才能有效使用课件呢?我认为要做到合理使用,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严谨性。
  一、课件运用要具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是让课件在关键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不随意运用、滥用的前提条件。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明白: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地方?用了课件之后预期会收到什么效果?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我们才不会对课件运用变得盲目,我们制作的课件才会有的放矢。
  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运用,我们在课前就必须充分设计好本堂课课件运用的目的、时间、效果。只有在我们教师对使用课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时,才具备有效运用课件的可能。如果我们教师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使用课件,那么盲目的使用课件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我们在教学“认识体积与体积单位”时,课件的重点要放在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上。这里,我们教师可以用课件充分展现空间与平面的区别,弄明白一个体积单位就是一个立体图形,而一个面积单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长度单位只是一条线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学会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也会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我们只有抓住了一堂课的重难点,才能抓住与之对应的课件的重难点,只有我们明确了课件的重难点,那么我们就具备了有针对性使用课件的基本条件。
  二、课件运用要具有灵活性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使用课件,我们教师在使用课件时还必须做到灵活多变。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课堂内容的侧重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时机,选择课件形式和课件内容。
  (一)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以创设情境为主,让学生体会到在特定的情境下我们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问题时,西师版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求水池的占地面积;②求做通风管所需材料的面积;③求粉刷房屋的实际面积;④求做环保纸袋所需材料的面积。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就应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充分展示这几种题型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情形,明确我们实际所求的表面积与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区别,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我们在抽象的几何知识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时,就应该以动画演示为主,让学生从演示中明确我们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出的关键所在,从而轻松突破难点。例如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时,通过课件动画可以形象展示出“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拼法及结果”,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另外,在小学高年级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如果我们将圆柱体切割转换成长方体的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这样就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易于明确其中的关键所在。
  (三)在进行计算方法教学时,我们应以突出细节为主。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我们制作课件时要“不遗余力”的突出细节处,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明确计算中应注意的细节。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进位加法时,我们的课件就要想方设法的突出“进位”这一细节,力求做到这一细节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轻松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课件运用要具有严谨性
  课件我们虽然提倡灵活运用,但不是随意运用,或整堂课都用。俗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课件运用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严谨性。要达到严谨目的,就要做有理有节有计划,不滥用。
  (一)做到不滥用。课件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使用课件不泛滥,做到节制使用,有度使用。所谓有度,就是指我们整堂课不能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以至于整堂课我们都在课件中度过。我们在使用课件时,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练习和思考,应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消化吸收。如果我们整堂课都使用课件的话,不仅会使学生视觉、听觉受到伤害,还会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处于疲倦状态中,不利于身心健康,更不利知识的学习记忆。所以,做到严谨使用不滥用,慎重使用。
  (二)做到有计划。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时,要做到有计划。这里的有计划是指教师上课前要明确使用什么课件,在课堂的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时间大约多久等等问题。因此在我们动手制作课件时,就应该将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三)不“节外生枝”。要做到不“节外生枝”,就是在课件制作时,不能把与学习无关的因素置于课件画面中。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花哨”,把一些与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设计于中。这种“装点”,上课时不仅不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总之,要充分发挥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加强针对性,做到灵活使用,合理使用,用在关键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抽象的、逻辑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成就精彩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蒋新羊,新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6。 
  【2】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应处理好几个关系[B].中国电化教育,2011.5。
  【3】曹培英,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王晖、杨国华,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国电化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