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感染 浸润 渗透——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者】 梁 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武庙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作为学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让思想、情感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完美而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情感、投入、共鸣、升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把“情感”作为学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即快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和理解音乐。为此,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从学生情感投入、共鸣、升华三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谈谈我的教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主动,持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乐于接受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教育情愫。例如:为了解决学生唱歌时难以投入的现象,我让技能的训练也带有感情色彩,于是这样处理了下面的发声练习:
3 4 5 5—5- —3 4 5 5— 5-—5 6 5 4 —3 4 5 —3 4 3 2—1-—︳
月亮 爬上 来 月亮 爬上 来,月亮 月亮 爬上 来,月亮 爬上 来。
一开始,学生唱得毫无感情,我这时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副美丽的夜景图。问: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看见月亮爬上来呢?生答:晚上。师:晚上外面一定很安静,我们的歌声不要惊醒了睡梦中的小动物,好吗?学生练声的声音一下了就轻下来了。接下来我用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比喻学生唱歌的高位置,这样学生的声音全统一了。这时,我指着图画说:“这样的大自然美不美?”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美!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当学生再次练唱这段发声练习时,那美妙的声音把我也带进了那美丽的夜晚,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我在上音乐欣赏《在钟表店里》这课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采用先出示精心绘制的大钟、小钟等画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这时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强弱规律,旋律线条,可以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只见孩子们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大大增强。接下来我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导入课题:“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里听听这些钟表的声音吧!”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流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像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和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
音乐包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学生的想象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的,无论是歌曲学习还是乐曲欣赏,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点,这样也符合艺术的客观规律。在《苗岭的早晨》这课教学中,从乐曲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我让学生想象一副苗岭的景象: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尚,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姑娘正去上山干活。欢快的音乐牵动了学生的心,注入了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不自觉也跟着快乐起来。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情绪在音乐中得到迸发,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音乐欣赏如果只能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由于听力与读谱能力不强,因而使他们对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感的感知、体验受到了限制。我在教学中根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儿童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起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合奏曲《快乐的小熊猫》时,我制作了各种动物头饰,简易布景(花、草、小河等)还有道具扁担和水桶。一开始,由多媒体播放出阳光洒落的森林清晨、池塘、熊猫百货商店的背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用生动的语言音调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天,太阳公公又象往常一样,早早地露出了笑验,美丽大森林醒来了……”此时,课堂内鸦雀无声,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表情,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我又请两位学生扮演小熊猫,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再请全体学生扮演其它小动物,边听音乐边表演,他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真正做到了动而有序,活而不乱。这样,来自情感,听觉、视觉、想象等一切可以感知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鼓励创造,引起感情(下转第47页)(上接第79页)升华
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进行艺术创新,体验音乐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对音乐进行再创造引出感情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国歌》这首歌曲时,我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唱和讲解,而是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中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机关枪声、炮声响成一片,让学生们仿佛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体验到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解放而牺牲、流血的大无畏精神。紧接着,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模仿出画面中机关枪的声音啊?”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 哒哒”
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我走向钢琴,在低音区弹起了“哒哒哒 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 、 哒哒哒的节奏了……就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唱准了曲中的三连音,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强化训练,甚至以数学图形辅助讲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唱歌曲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行设计情景。在唱到三个“起来”时,学生自行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第一个“起来”象征南方的人民起来了,第二个“起来”象征北方的人民起来了,第三个“起来”象征全国人民都奋起抗日。学生们依次起立歌唱,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手挽起了手……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旋律上行,要用渐强表示……”这样苍白的讲解,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一种民族责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唤起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情感教育紧扣教学内容,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使教材中的内容美及形式美感染、浸润、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让思想、情感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而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情感、投入、共鸣、升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把“情感”作为学音乐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即快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和理解音乐。为此,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从学生情感投入、共鸣、升华三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谈谈我的教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主动,持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乐于接受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教育情愫。例如:为了解决学生唱歌时难以投入的现象,我让技能的训练也带有感情色彩,于是这样处理了下面的发声练习:
3 4 5 5—5- —3 4 5 5— 5-—5 6 5 4 —3 4 5 —3 4 3 2—1-—︳
月亮 爬上 来 月亮 爬上 来,月亮 月亮 爬上 来,月亮 爬上 来。
一开始,学生唱得毫无感情,我这时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副美丽的夜景图。问: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看见月亮爬上来呢?生答:晚上。师:晚上外面一定很安静,我们的歌声不要惊醒了睡梦中的小动物,好吗?学生练声的声音一下了就轻下来了。接下来我用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比喻学生唱歌的高位置,这样学生的声音全统一了。这时,我指着图画说:“这样的大自然美不美?”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美!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当学生再次练唱这段发声练习时,那美妙的声音把我也带进了那美丽的夜晚,真正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我在上音乐欣赏《在钟表店里》这课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采用先出示精心绘制的大钟、小钟等画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这时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强弱规律,旋律线条,可以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只见孩子们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大大增强。接下来我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导入课题:“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里听听这些钟表的声音吧!”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流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像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和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二、着手意境,引出情感共鸣
音乐包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学生的想象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的,无论是歌曲学习还是乐曲欣赏,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点,这样也符合艺术的客观规律。在《苗岭的早晨》这课教学中,从乐曲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时,我让学生想象一副苗岭的景象: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远处,群山绵延,一条小溪在山谷中静静流尚,近处,小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几位苗族姑娘正去上山干活。欢快的音乐牵动了学生的心,注入了他们的心田,使他们不自觉也跟着快乐起来。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情绪在音乐中得到迸发,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音乐欣赏如果只能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由于听力与读谱能力不强,因而使他们对乐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感的感知、体验受到了限制。我在教学中根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儿童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起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合奏曲《快乐的小熊猫》时,我制作了各种动物头饰,简易布景(花、草、小河等)还有道具扁担和水桶。一开始,由多媒体播放出阳光洒落的森林清晨、池塘、熊猫百货商店的背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用生动的语言音调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一天,太阳公公又象往常一样,早早地露出了笑验,美丽大森林醒来了……”此时,课堂内鸦雀无声,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表情,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接着,我又请两位学生扮演小熊猫,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再请全体学生扮演其它小动物,边听音乐边表演,他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真正做到了动而有序,活而不乱。这样,来自情感,听觉、视觉、想象等一切可以感知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鼓励创造,引起感情(下转第47页)(上接第79页)升华
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进行艺术创新,体验音乐的最佳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对音乐进行再创造引出感情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国歌》这首歌曲时,我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唱和讲解,而是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中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机关枪声、炮声响成一片,让学生们仿佛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体验到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解放而牺牲、流血的大无畏精神。紧接着,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模仿出画面中机关枪的声音啊?”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 哒哒”
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我走向钢琴,在低音区弹起了“哒哒哒 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 、 哒哒哒的节奏了……就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唱准了曲中的三连音,改变了传统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强化训练,甚至以数学图形辅助讲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唱歌曲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行设计情景。在唱到三个“起来”时,学生自行设计了这样的情景:第一个“起来”象征南方的人民起来了,第二个“起来”象征北方的人民起来了,第三个“起来”象征全国人民都奋起抗日。学生们依次起立歌唱,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手挽起了手……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旋律上行,要用渐强表示……”这样苍白的讲解,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一种民族责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唤起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情感教育紧扣教学内容,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使教材中的内容美及形式美感染、浸润、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让思想、情感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而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