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七年级数学入门教学

【作者】 吕 婷

【机构】 四川省岳池东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学期开始了,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和小学生一样,对教师、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脱离依赖心理。课堂上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在练习中设计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七年级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的听完第一课,然后对你掂量估计,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对比。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我在七年级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在黑板上板书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号这五个小学常见的数学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数学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含义。接着我又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云里雾里,产生好奇。借此我就向他们介绍了这些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x”: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加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我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到高精尖的卫星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简略介绍了数学中的7中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除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界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妹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得更快,做得更好。
  二、 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四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多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数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果我在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将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
  1、-204+3.5-4.6+3.5
  2、1-5+3-2
  3、(-7)-(+5)(-4)-(-10)
  4、3/4-7/2(-1/6)-(-2/3)-1
  三、分层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乡村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起点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大,大面积的学困生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感到无从入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在课堂数学中实施分层讲解和实施合作学习,并在练习的设计上适当学习,同班学生相互交流,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教研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要求,我则加到了“优帮差”的比重,指导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本组学习实际,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集、解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解决的办法,加强小组内优生对“学困生”的指导帮扶,学习检查,“兵救兵”互助合作,为“学困生”请教问题,最求进步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环境保障,优生在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灵活应用水平,同时为了使每个层次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得懂、学得到,我对课堂练习坐了适当充分分组,让学生在解答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内化、掌握、巩固数学知识。
  四、 师生关系,提高数学质量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合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生亲其师,是因为教师爱其生。初一学生一般都会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教师要主动热情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指导帮扶,融洽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若每节课师生互动和谐而高效,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学有进步,则教师每节课后的感觉是快乐的。看到一批一批的学生的茁壮成长,教师心里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