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1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中应用研究
【作者】 高小爱
【机构】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是体育专业学生基础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试验以2013年入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法时学生成绩差异显著。试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用PBL教学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大学生;综合素质;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C
Abstract: It is the education main goal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is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class and plays its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trials studied College PE Majors who enrolled in 2013. And they were comparative studied by dividing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is use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is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hievemen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achie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s in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we found the students have greatly improved in language skills, thinking skills, communication skills , analytical skills and so on.
Key words: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university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PBL didactics;
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30条)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课可加深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BL 教学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并逐渐推广,该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1]。上个世纪80 年代PBL教学模式在北美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被各个大学采用。据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Jones 调查,全美已有100 所以上的医学院部分或全部采用PBL 教学法,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已全部用PBL 教学取代传统模式教学[2,3]。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在80年代中期也开始采用该教学法。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科教学也报道了该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但在运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有关PBL 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将PBL 教学法在体育专业实验教学领域首次进行了研究探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
1 PBL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PBL教学法主要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属于建构主义的范畴,“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 大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PBL教学法把学生置于结构不良、混乱的情境中,并使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并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4]。PBL教学法中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常常把知识看做成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视为知识是从外到内的输入,学生只需理解和识记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也就是常说的填鸭式教学。PBL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问题,后内容”,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是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5],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已不能满足目前人才需求。因此,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用PBL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运动解剖学实验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师按教材内容讲解以后,学生就被动地按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做,缺少创新新精神,使学生的很多潜能得不到挖掘和提高。因此,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能改变求知者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中心,教师兼以引导,主要以使学生通过获得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6]。
本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两个班学生共120人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又随机各分为3个试验小组,每小组20人。两班学生为2013年的高考统招生。教材统一用王景贵主编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验仪器和药品、考核方式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师均一致。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为了解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对所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教学内容结束后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在实验组中,教学方式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向学生群体思维,教师由“一言堂”转向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不断从片面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对2011级、2012级和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的认可度等方面做了调查。
2.3 结果分析
2.3.1 运动解剖学学生实验总评成绩统计结果
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级的学生在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0名学生的平均及格率为92.50%,及格率为92.50,优秀率为32.50,标准差为11.00,实验组的及格率为98.33%,平均分为97.44,优秀率仅为23.33%;对照组的及格率为86.66%,平均分80.83,优秀率仅为23.33%,两组平均分相差17.11。对照组、实验组和总体学生成绩间差异显著(P<0.05)。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看出,在100-90、90-80、80-70分数段的试验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分数段试验组的学生人数低于对照组。
图1 运动解剖学学生实验总评成绩分布图
2.3.2 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学生评价调查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12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法效果评价进行了调查统计,评价结果显示(表2),试验组的60名学生100%对PBL教学法喜欢,且认为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而对照组仅有16.67%的学生喜欢当前传统的教法。其他问卷调查内容的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全员性、交互性、系统性和培养肌体协作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1 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学生评价调查(%)
2.3.3 传统教法问卷调查及分析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的要求,要通过实践检验,才可以继续实行。本研究对2011级、2012级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的认可度、学生均分和优秀率等的调差统计结果显示(表2),从2011级到2013级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认可度在逐级降低,学生运动解剖学实验平均成绩、优秀率也在急剧降低,2013级学生100%的学生要求改革传统教法。说明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已与学生的求知要求和愿望严重失调,已不能顺应目前转型中的师范类本科院校的教改要求。
表2 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查
3讨论和结论
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领域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深入认识,使其在其他教学领域[7-8]也有尝试应用,通过推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发现效果较好,实验组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素质也高于对照组。通过PBL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培养起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同时增强了师生的互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实际出发,逐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鼓励学生多动脑,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对实验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的教学法是否适宜要以学生为主。在PBL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教学-学习-科研的连接体,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余,利用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参与教师科研等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应用理论知识,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同时得以提高[9],这样就可以取得很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的传统教法目前已不能接受,强烈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关于PBL教学法对学生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培养能达到什么程度以及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下转第42页)(上接第57页)在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是下一个阶段继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江俊麟.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16( 9):791-792.
[2] 项小燕,吴甘霖,等.实践教学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3,30(2):102-104.
[3] 刘迎辉.浅谈 PBL 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5):272-273.
[4] 蒙静.高校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J].职业教育研究,2013(6):155-156.
[5] 邱承晓,孙秀明,李艳,等. PBL 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 31 (14):74-75.
[6] 范薇,杨剑,夏丽娜,等.《中医基础理论》PBL 教学法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3,15(2):5-6.
[7] 陈战. 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7):392-395.
[8] 苏颖.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 4 个关键环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 10-11.
[9] 王英.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教育,2012,(1):46-49.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112B-05)
作者简介: 高小爱(1971-),女,甘肃天水人,副教授,从事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实验课;大学生;综合素质;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C
Abstract: It is the education main goal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is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class and plays its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trials studied College PE Majors who enrolled in 2013. And they were comparative studied by dividing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is use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is us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hievemen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achie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s in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we found the students have greatly improved in language skills, thinking skills, communication skills , analytical skills and so on.
Key words: Movement Anatomy Experiment; university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PBL didactics;
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30条)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验课可加深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BL 教学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并逐渐推广,该教学法主要以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育模式[1]。上个世纪80 年代PBL教学模式在北美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被各个大学采用。据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Jones 调查,全美已有100 所以上的医学院部分或全部采用PBL 教学法,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已全部用PBL 教学取代传统模式教学[2,3]。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在80年代中期也开始采用该教学法。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科教学也报道了该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但在运动解剖实验课教学中有关PBL 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将PBL 教学法在体育专业实验教学领域首次进行了研究探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运动解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才。
1 PBL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PBL教学法主要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属于建构主义的范畴,“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 大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PBL教学法把学生置于结构不良、混乱的情境中,并使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并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4]。PBL教学法中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常常把知识看做成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视为知识是从外到内的输入,学生只需理解和识记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也就是常说的填鸭式教学。PBL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问题,后内容”,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是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5],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已不能满足目前人才需求。因此,运动解剖学实验课采用PBL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运动解剖学实验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师按教材内容讲解以后,学生就被动地按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做,缺少创新新精神,使学生的很多潜能得不到挖掘和提高。因此,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能改变求知者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尝试以学生中心,教师兼以引导,主要以使学生通过获得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6]。
本研究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两个班学生共120人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又随机各分为3个试验小组,每小组20人。两班学生为2013年的高考统招生。教材统一用王景贵主编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验仪器和药品、考核方式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师均一致。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为了解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对所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教学内容结束后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在实验组中,教学方式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向学生群体思维,教师由“一言堂”转向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不断从片面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对2011级、2012级和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的认可度等方面做了调查。
2.3 结果分析
2.3.1 运动解剖学学生实验总评成绩统计结果
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级的学生在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20名学生的平均及格率为92.50%,及格率为92.50,优秀率为32.50,标准差为11.00,实验组的及格率为98.33%,平均分为97.44,优秀率仅为23.33%;对照组的及格率为86.66%,平均分80.83,优秀率仅为23.33%,两组平均分相差17.11。对照组、实验组和总体学生成绩间差异显著(P<0.05)。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中可看出,在100-90、90-80、80-70分数段的试验组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分数段试验组的学生人数低于对照组。
图1 运动解剖学学生实验总评成绩分布图
2.3.2 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学生评价调查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12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法效果评价进行了调查统计,评价结果显示(表2),试验组的60名学生100%对PBL教学法喜欢,且认为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而对照组仅有16.67%的学生喜欢当前传统的教法。其他问卷调查内容的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全员性、交互性、系统性和培养肌体协作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1 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学生评价调查(%)
2.3.3 传统教法问卷调查及分析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的要求,要通过实践检验,才可以继续实行。本研究对2011级、2012级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的认可度、学生均分和优秀率等的调差统计结果显示(表2),从2011级到2013级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认可度在逐级降低,学生运动解剖学实验平均成绩、优秀率也在急剧降低,2013级学生100%的学生要求改革传统教法。说明运动解剖学实验传统教法已与学生的求知要求和愿望严重失调,已不能顺应目前转型中的师范类本科院校的教改要求。
表2 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查
3讨论和结论
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领域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深入认识,使其在其他教学领域[7-8]也有尝试应用,通过推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通过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发现效果较好,实验组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素质也高于对照组。通过PBL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培养起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同时增强了师生的互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从实际出发,逐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鼓励学生多动脑,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对实验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的教学法是否适宜要以学生为主。在PBL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教学-学习-科研的连接体,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余,利用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参与教师科研等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应用理论知识,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同时得以提高[9],这样就可以取得很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实验的传统教法目前已不能接受,强烈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关于PBL教学法对学生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创新能力培养能达到什么程度以及运动解剖学实验课(下转第42页)(上接第57页)在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是下一个阶段继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江俊麟.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16( 9):791-792.
[2] 项小燕,吴甘霖,等.实践教学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3,30(2):102-104.
[3] 刘迎辉.浅谈 PBL 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5):272-273.
[4] 蒙静.高校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J].职业教育研究,2013(6):155-156.
[5] 邱承晓,孙秀明,李艳,等. PBL 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 31 (14):74-75.
[6] 范薇,杨剑,夏丽娜,等.《中医基础理论》PBL 教学法影响因素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3,15(2):5-6.
[7] 陈战. 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7):392-395.
[8] 苏颖.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 4 个关键环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 10-11.
[9] 王英.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教育,2012,(1):46-49.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1112B-05)
作者简介: 高小爱(1971-),女,甘肃天水人,副教授,从事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