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教育中后进生的转化

【作者】 曲 宗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龙中乡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是使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后进生的转化 偏爱 措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可是我们常常听见一些教师在抱怨,某某学生简直就是“蠢货”“笨蛋”。这种简单的八把进生看成是智力低下的行为,往往也证实了教师的简单粗暴。作为教师不可能只教优生而把差生扫地出门,所以转化后进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这样说:没有后进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我们眼中的后进生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差、调皮捣蛋纪律差、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学生一旦扣上了这顶“桂冠”,便很快与责备、训斥、冷遇、自卑、失败等字眼结缘,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激励,因此自卑感强、疑虑心重,排斥外部教育的劲儿也大。那么,后进生变优的希望又何处寻觅呢?我认为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偏爱"。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偏爱"是使后进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对后进生采取了以下几种“偏爱”措施。
  一、尊重后进生,用爱心感化后进生
  后进生因为学习差,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师生们的关系紧张,也不愿意学习。学生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一触即收。后进生也是人,也有人格,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其实后进生更需要师生的关心和尊重,渴望表扬与鼓励。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在他们的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要从后进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促成后进生的健康转化。如果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总是多批评、少说服,多责怪、少体贴,让后进生长期处于一个倍受冷落、缺乏爱心的环境中,只会使他们更加自悲,“破罐子破摔”,势必效果会适得其反。没有了爱的力量,后进生往往会自暴自弃、自甘堕落,陷于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李某,打开他的素质发展报告书,映入眼帘的满目都是“不合格”的评价标记。我不禁皱眉,虽然很无奈,但教师的责任和道义又提醒我不能让他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既然来到了我的班级,我就要改变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位同学对人有礼貌,能主动上前和老师打招呼,劳动积极,但是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一次班会课上,我重点表扬了他,他受宠若惊地抬起头,用诧异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我的举动令他不知所措,也令他心底深处产生了感动。在以后的课上,我又刻意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的身上,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
  爱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后进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爱心就是开启后进生迈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二、用信心鼓励后进生,多给他们表扬的机会。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数后进生还是有努力上进、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愿望的,但又苦于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所以应当要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意识,允许他们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作“,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但是让后进生受到一次表扬并不容易,他们是很难主动做一件好事的。因此,我采取暗示的方法,把做好事的机会留给他们。
  三、用恒心支持后进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并非一日造成的,所以转化后进生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化的过程是一个耗时费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根本找不到终南捷径,短时间内并不能改变一个人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不良品性。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转化后进生也是同理,就好比一项艰巨的工程,只能循序渐进去完成。教师应当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既然已经引领他们进入了迈向成功之门,就应该扶持他们在成材之路上完成这项马拉松长跑,半途而废只能前功尽弃。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好比一个人抓住了另一个滑向山涧的人的手,如果抓的人感觉太累,不得不放手,那滑下去的人就是掉入深渊,走向死亡;如果抓的人咬牙使劲,拼尽全力将滑下去的人拉回山顶,那留给他的就是一条生路。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教育学生“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相信顽石般的学生终会被感召。
  四、把任务交给后进生。
  有些教师通常把“偏爱”给好学生,争光露脸的事都让好学生去做,课堂上不提问后进生,日常琐事不理睬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也不是没有能力,他们的心里都有做个好学生的愿望。把露脸的事交给后进生去做,也能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不妨给他们一个小“官”当当,让他们管管别人,从中增强管好自己的自觉性。如小张同学平时在自习课上常常爱大声说话,甚至还要走台位扰乱其他同学。我就让他担任一节课的纪律监督员,他感到老师很信任他。尽管他还不太敢说人家,可自己却安静了许多。我还让他收作业,发作业,这些事虽然很小,但他感到一种光荣。我又叫他担任扫除小组组长,他干起活来可起劲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在作一些自己以为可行的尝试。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中,想着他们,惦着他们,为他们的落后而焦急,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全掏给他们,这就是我对后进生的"偏爱"。在这里我要说,如果没有教师的"偏爱",没有教师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帮助,是不会有后进生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