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建设高素质耳鼻咽喉科教师队伍的思考
【作者】 王春利 丁 军 郑 艳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耳鼻咽喉科作为一门教学难点,更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学队伍适应时代要求,本文从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拓宽知识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及学习、提高教学能力、拓展科研能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建立高素质耳鼻咽喉科教师队伍。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 教师队伍;医学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作为一门临床二级学科,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教学方面有很多特点:①课程内容多,教学时数少;②各解剖部位均有其特殊机能,前期基础医学几乎皆未涉及;③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各部位都是腔洞结构,解剖精细,功能复杂,初学者很难直接观察,教学难度大;④因为学习难度大,又是考查课程,容易被学生忽视[1]。我们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从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任何学科,教师素质对教学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耳鼻咽喉教师队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耳鼻咽喉这门教学难点课程教好。
如何建设高素质耳鼻咽喉教师队伍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的发展,促使医学教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师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导力量,也要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就要更新观念,从侧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改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思考和创新,使学生能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例如,可以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编写典型病例及教案,关注国内外相关进展,组织集体讨论和备课。确定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将在课堂提出的问题、答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让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拓宽知识视野
当代教师要提高自身智能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性,吸取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开阔自身知识视野。今天,医学教师已经远远不能只吸取书本上的知识,那种只埋头于教科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临床,而会被逐渐淘汰。在现在的教师中,需要加强了解和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加强耳鼻咽喉中青年教师的英语学习,增强外语技能,可让其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与理论。科室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每周固定时间学习英语半小时,持之以恒,科室教师轮流进行主讲,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英语能力,以利于双语教学。还可以请相关交叉科室专家不定期小讲座,如可请神经科医师讲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请眼科医师讲授慢性泪囊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汲取其他专家讲课时的优点和长处,促进年轻教师讲课技巧的提高。
3 加强学术交流及学习
今天,教师的历史使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功能从传统教授知识转而成为开发学生的智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教育领域跟科技领域一样,不仅各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就是教育科学本身,也日益丰富和纵横交错,同一学科流派甚多,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各异而效果不同。比如耳鼻咽喉科学又分为耳科学、鼻科学、喉科学、神经耳科学、头颈-颅底肿瘤外科学、临床听力学、嗓音及言语疾病科学,为保证自己能够站在教学改革前沿,就必须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弥补个人知识欠缺,形成互相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学术交流风气和环境。积极参加医科大学组织的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年开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课,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到国内知名高校及相关实验室进行研究学习,拓宽其学术视野,以此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建立学术联系,有力地支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4 提高教学能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因此,耳鼻咽喉科学专业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及指引者,因此,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授给学生医学知识。教师如果仅凭书本的知识及自己临床的经验进行教学,采用的都是比较陈旧的教学手段,那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会最佳。因此,教师必须建立起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满足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这要求教师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而且, 以往常规的师资培训在医院内部开展,比较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术的培训,对理论授课技巧、教案的书写、教具的制作、课堂时间分配等缺乏指导,授课教师不懂得如何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缺乏理论授课技巧,重点及难点讲不透、讲不清,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满意度不高。例如,我们讲解鼻出血的前鼻孔及后鼻孔的填塞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经常提出疑问。
以后,我们可以将青年教师送到医科大学短期专项培训,包括: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教案及讲稿的书写、多媒体的制作、理论授课的基本技能与要求、科研技能知识的学习、文献检索等。相信通过专项培训,课件制作水平会大幅提高,使授课更加生动、具体而形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文献检索知识的学习既拓宽了带教教师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也提升了其教学能力。
5 拓展科研能力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两项相辅相成的工作,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能够使高等医学院校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重任[4]。作为医学高校教师,除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之外,科研能力也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年教师要围绕教学搞研究,在完善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和增长点,开展学术和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自已的科研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达到以研促教[5] 。
综上所述,进行耳鼻咽喉科教学时,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以上途径,不仅可以使耳鼻咽喉科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9):571-573.
[2] 许南阳,闫丹.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12,14(4):57-59.
[3] Barrows H.S.&Tamblyn R.M.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0.
[4] 袁修孝.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教论坛.2008; 5: 12-20.
[5]赵庆霞,石冰涛,刘锦. 科研思维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830-831.
作者简介:王春利,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二巷36号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通信作者:郑艳,主任医师,副教授.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 教师队伍;医学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作为一门临床二级学科,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教学方面有很多特点:①课程内容多,教学时数少;②各解剖部位均有其特殊机能,前期基础医学几乎皆未涉及;③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各部位都是腔洞结构,解剖精细,功能复杂,初学者很难直接观察,教学难度大;④因为学习难度大,又是考查课程,容易被学生忽视[1]。我们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从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任何学科,教师素质对教学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耳鼻咽喉教师队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耳鼻咽喉这门教学难点课程教好。
如何建设高素质耳鼻咽喉教师队伍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的发展,促使医学教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师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导力量,也要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就要更新观念,从侧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改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思考和创新,使学生能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例如,可以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编写典型病例及教案,关注国内外相关进展,组织集体讨论和备课。确定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将在课堂提出的问题、答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让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拓宽知识视野
当代教师要提高自身智能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封闭性,吸取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开阔自身知识视野。今天,医学教师已经远远不能只吸取书本上的知识,那种只埋头于教科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临床,而会被逐渐淘汰。在现在的教师中,需要加强了解和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加强耳鼻咽喉中青年教师的英语学习,增强外语技能,可让其了解和掌握专业学科的国际前沿知识与理论。科室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每周固定时间学习英语半小时,持之以恒,科室教师轮流进行主讲,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英语能力,以利于双语教学。还可以请相关交叉科室专家不定期小讲座,如可请神经科医师讲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请眼科医师讲授慢性泪囊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汲取其他专家讲课时的优点和长处,促进年轻教师讲课技巧的提高。
3 加强学术交流及学习
今天,教师的历史使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功能从传统教授知识转而成为开发学生的智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教育领域跟科技领域一样,不仅各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就是教育科学本身,也日益丰富和纵横交错,同一学科流派甚多,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各异而效果不同。比如耳鼻咽喉科学又分为耳科学、鼻科学、喉科学、神经耳科学、头颈-颅底肿瘤外科学、临床听力学、嗓音及言语疾病科学,为保证自己能够站在教学改革前沿,就必须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弥补个人知识欠缺,形成互相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学术交流风气和环境。积极参加医科大学组织的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年开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课,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国内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到国内知名高校及相关实验室进行研究学习,拓宽其学术视野,以此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建立学术联系,有力地支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4 提高教学能力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因此,耳鼻咽喉科学专业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及指引者,因此,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授给学生医学知识。教师如果仅凭书本的知识及自己临床的经验进行教学,采用的都是比较陈旧的教学手段,那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会最佳。因此,教师必须建立起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满足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这要求教师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而且, 以往常规的师资培训在医院内部开展,比较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术的培训,对理论授课技巧、教案的书写、教具的制作、课堂时间分配等缺乏指导,授课教师不懂得如何运用问题式、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缺乏理论授课技巧,重点及难点讲不透、讲不清,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满意度不高。例如,我们讲解鼻出血的前鼻孔及后鼻孔的填塞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经常提出疑问。
以后,我们可以将青年教师送到医科大学短期专项培训,包括: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教案及讲稿的书写、多媒体的制作、理论授课的基本技能与要求、科研技能知识的学习、文献检索等。相信通过专项培训,课件制作水平会大幅提高,使授课更加生动、具体而形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文献检索知识的学习既拓宽了带教教师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也提升了其教学能力。
5 拓展科研能力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两项相辅相成的工作,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能够使高等医学院校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重任[4]。作为医学高校教师,除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之外,科研能力也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年教师要围绕教学搞研究,在完善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和增长点,开展学术和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自已的科研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达到以研促教[5] 。
综上所述,进行耳鼻咽喉科教学时,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以上途径,不仅可以使耳鼻咽喉科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的人才,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9):571-573.
[2] 许南阳,闫丹.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12,14(4):57-59.
[3] Barrows H.S.&Tamblyn R.M.Problem Based Learning: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0.
[4] 袁修孝.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教论坛.2008; 5: 12-20.
[5]赵庆霞,石冰涛,刘锦. 科研思维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830-831.
作者简介:王春利,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南湖东路北二巷36号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通信作者:郑艳,主任医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