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

【作者】 张诗武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当前网络化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应更新观念、研究教学模式、并充分借助网络拓宽课堂,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呈现出新景观,新气象,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基本信息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理念;模式;问题;网络道德
  当前,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信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学习的能力,把学生所学多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生活实践,是每个信息技术老师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此,我简要谈一下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以此共勉。
  一、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学观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
  二、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研发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和文化素养,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课,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从而优化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网站,作为教学和交流的园地,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教学社区。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可以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共享资源,系统中由教师学生共同搜集的网络资源将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参考资源,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至于在网络中迷路。学生的课堂的练习课外作业甚至测试(教学评价)一般都以网上递交形式完成,从真正意义上体现的计算机的工具性,做到学以致用。
  (二)协作式学习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将学生组织小组相互合作。学生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大量资料,并利用资料协商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利用不同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的掌握。
  (三)提供资源,自主探索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孕育而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资源型学习是学生基于大量学习资源,尤其是利用Internet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分析、鉴别和筛选利用,许多学生更具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步骤来构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的作用。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任务教学,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方便、快捷。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与思考
  (一)在网络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二)要利用网络交互功能,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三)要充分体现网络互助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建立网上虚拟学习平台、虚拟实践、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因此容量大、范围广,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内容精练,指向性强,易于操作。
  四、正确引导,重视网路道德建设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地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虚空间,开放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大,学生不可控制因素太多,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以致导致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