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作者】 汤顺容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能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能开创一个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氛围,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能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关键词:课外书籍   阅读活动  有效开展  提高能力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外阅读要将学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参与联系起来,充分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为切实贯彻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十分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一、培养兴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语文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张扬。
        二、推荐材料
  1、选择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合集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应多选一些含有这些语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个故事,而这些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1)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这种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2)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玉苍山》、《碗窑三折瀑》等文章,使学生有一种亲却感,学生的认识空间不断扩大,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会不断提高。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写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应用,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读书比赛
  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开放式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以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2、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浙江教育科学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