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校广告跨界联动教育思考

【作者】 王林瑶

【机构】 湖北工程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媒体艺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大广告时代来临。艺术专业边界模糊化,广告媒介的种类与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环境即媒介,见闻即媒介,甚至人人可以是媒介。媒介的多态化促进了广告业翻开了新的篇章,所以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来协同发展。而目前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培养方案过度细化,单一化。广告学教育如何博采众长,实现跨界联动教育,以培养出符合时下业界需要的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广告人才,是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广告;跨界;联动教育 
  纵观艺术设计史,早就存在各艺术专业之间互相效力,互相促进,互为创意表现形式的典范。就如蒙德里安的作品激发了里特维尔德的创意和灵感,后者把其二维的平面作品用三维的家具设计中呈现出来,又进一步表现在其建筑设计作品施罗德住宅上。国际服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的经典服装设计作品“蒙德里安裙”的灵感也来自于蒙德里安的作品。由此可见,加强艺术设计各二级专业之间的联动,对各专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尤其是综合性很强的广告学专业,更需要各专业的跨界联动。 
  一、广告学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联动情况 
  在当前广告内容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业态不断创新、结构不断调整的产业大发展情况下,懂创意、善经营、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广告学人才十分匮乏,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告学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高校的艺术教育过度细化、专业化,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分离,重科技、轻人文,多灌输、少创新。广告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一场学科建设的革命,不能用传统学科的思维来面对新兴的广告学。因此将广告学与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等二级艺术学科专业进行联动是必然发展趋势。下面将重点以与广告学联动最密切的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为代表,以二者与广告学之间的契合点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专业跨界联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广告学与新媒体艺术之间的契合点 
  新媒体在我国开展的历史非常短,应该以199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画廊首次举办的《现象与影像》录像艺术展为标志性事件。而学院教育以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出现为标志。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发展,新媒体艺术在新闻媒介、网络媒介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广告艺术在新媒体技术创新的支持下,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并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什么新媒体艺术与广告艺术可以如此完美的结合发展,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如下契合点: 
  一、新媒体艺术促进了广告新传播媒介的诞生。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的,而广告艺术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电视技术、无线电技术、户外视觉传达等表现形式,出现了新媒体交互式广告这一新的广告形式,并将逐步成为广告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例如,在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的延伸与支持下,用新技术感知广告作品前受众的数量,年龄,性别,衣着打扮,定位人群后投其所好,自动播放相对应的广告内容。也可以让户外广告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省了能源消耗。 
  二、新媒体艺术可以提升广告受众的关注度。新媒体艺术依赖于声、光、电等设备综合展现的,这些元素本身就是吸引眼球的事物,广告艺术需要的同样是能抓住受众注意的方式方法,因此广告创意可以植入新媒体艺术作品中去,让新媒体艺术不光成为广告艺术的媒体,也可以成本为广告艺术的载体,向用户传递商业信息,并获得用户的认可,因此二者很多领域是可以共生共享的。 
  三、新媒体艺术和广告艺术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媒体艺术通过广告形式,扩大用户对新媒体的关注;广告艺术通过新媒体展现一种价值观念。广告与新媒体艺术都重在传达艺术思想与创意,在某些方面的目的性与传播动机是高度一致的。 
  四、新媒体艺术和广告艺术都是直接与企业打交道的艺术种类,二者加强合作是一种双赢,新媒体艺术为广告艺术提供服务与营养,广告产业反哺新媒体艺术。广告创意的表现和需求,也可以刺激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从而间接效力于新媒体艺术。 
  (二)广告艺术与环境艺术之间的契合点 
  环境艺术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美的艺术与科学,同样也是艺术与技术结合体,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看到上述内容,环境艺术与广告艺术的契合点已经很分明了,广告设计中的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系统与SI(Store Identity System)专卖店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艺术中的室内设计、户外广告设计与环艺中的景观设计有着很多契合的部分。大广告时代,所见即媒介,所闻即媒介,环境即媒介。环境艺术对于广告艺术的执行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艺术中的材料学与操作细节,施工步骤,预算报价和广告实践内容很多地方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装饰装修公司与广告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合体成广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不仅是因为两者之间共用施工方,更因为广告创意不能脱离执行实践,只有对实践施工等细节流程有所了解,才能理论切合实际,才能创造出更易实现的广告作品,让广告创意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纳入环境艺术课程与内容是很必要的,加强广告艺术与环境艺术的跨界联动教育,让学生在做广告创意时不再纸上谈兵,能参考到执行情况,让创意更加确实可行,更贴合实际。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意能力同步协调发展。用人单位非常欢迎拥有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加强环境艺术与广告学专业的联动教育,对于学生就业,对广告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促进广告教学跨界联动的借鉴方案与建议 
  (一)包豪斯给我们的启发 
  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办学模式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多专业的工作室在场地与空间上尽可能的接近,尽可能缩短沟通与交流中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共同参与设计和研发策划,老师和学生之间加强联系,定期沟通,互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包豪斯的学生在选定专业之前,要把所有专业了解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强项,选择自己的主修。广告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给所有艺术设计二级专业的学生有二次选择的权利,因为二次选择后的学生都是对广告专业有一定忠诚度和兴趣度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推动力。这样可以从基础部位提高广告人才的质量。 
  高校还应当开设相应的正课内容与选修课内容,适当增加混合编班的课时,可以为学生之间自发性的交流组合创造机会。 
  (二)高校要做当代“美迪奇” 
        美国著名全球企业顾问·汉德森出版《美第奇效应》,被誉为跨界合作的代表作。福昂杰森认为梅迪奇家族身为银行家,却与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宗教家、政治家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人士交流合作。“美第奇效应”已经成为跨家联动合作的代名词。书中介绍:跨入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会点时,将会因结合而创造出大量的、突破性的新想法,产生交会与创新。要造成交会点创新的要有三个驱动力:一是与其他领域的人交流;二是应用计算机信息科技;三是跨科学领域的整合。联动合作对网状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丰富,而且跨度越大,联动合作成果越大,催生新事物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越强——这是联动的哲学,也正好符合了广告学这个新兴的跨学科特点,契合了广告创新的路径。 
  高校可以扮演当代“美迪奇”家族的角色,依靠成立广告创作中心、广告研究中心、广告制作公司等方式,将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如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市场学等多个与广告学研究相关领域的,聚集起来,整合力量,开展广告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广告学跨学科研究和广告实务运作,参与企业广告项目策划和广告运作。 
  结语 
  广告学需要与多门学科进行联动教育,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相互渗透、融会,会产生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跨界合作能实现很多原本不相关的行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跨界合作也成全了广告业,借助于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等其他学科的跨界互动,提高广告人才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获得好的广告收获,以推动我国广告事业的快速发展,进而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丁俊杰等,当代广告学[M].华夏出版社,2001 
        [3]杨文良.高职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 
        作者简介:王林瑶,(1981.7.13 ),女,山东烟台人,研究生,讲师,广告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