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指导“学困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张 东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自控力不强,上课不遵守纪律,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不管是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一般都有这类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在班级中占的比例不多,但若是教育不当,对整个班级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这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何教好这些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令教师最伤脑筋的问题。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不同程度的困难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逐步转变他们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的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只是坐着看组里同学如何操作的;听同学是怎样发言的。但从始至终一句话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好像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怎样在小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这是我的关注。
我认为首先要让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环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适当地应用表扬与批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困生,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回答问题时,当他们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当表扬过多,效果不佳时就要一分为二地指出缺点,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鞭策自己发奋努力 3、 把学困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 学困生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但这些学困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某位同学善于绘画,在学习应用题时,可启发他画张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若善于手工制作,可引导他帮助教师制作教具等。 4、强化辅导,因村施教。 学生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兴趣,而学困生往往知识欠帐太多,学习很吃力,没有胜任感。
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自控力不强,上课不遵守纪律,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不管是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一般都有这类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在班级中占的比例不多,但若是教育不当,对整个班级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这些学生今后的发展,如何教好这些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令教师最伤脑筋的问题。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上不同程度的困难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逐步转变他们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的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只是坐着看组里同学如何操作的;听同学是怎样发言的。但从始至终一句话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好像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怎样在小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这是我的关注。
我认为首先要让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环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适当地应用表扬与批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困生,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回答问题时,当他们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当表扬过多,效果不佳时就要一分为二地指出缺点,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鞭策自己发奋努力 3、 把学困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 学困生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但这些学困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某位同学善于绘画,在学习应用题时,可启发他画张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若善于手工制作,可引导他帮助教师制作教具等。 4、强化辅导,因村施教。 学生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兴趣,而学困生往往知识欠帐太多,学习很吃力,没有胜任感。
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