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润萍
【机构】 甘肃省靖远师范附属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兴趣 习惯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习是否具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与学生是否具备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学生学到的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能力,以及交流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了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条件。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的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4、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更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及认真纠错、与人交流、不耻下问的习惯。
㈠预习:概括为“读、划、写、查”四个字,四个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预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
(3)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对公式能否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
(4)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划”——即划出重点。
3、“写”——将自己的看 法、体会,写在书上或书边,并在预习之后,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 ,有可能的话,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读方法与技巧。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1)合上书本思考课本内容,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
(2)对照自学辅导书或老师课前拟定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加以表达。
(3)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㈡、专心听讲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听讲。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还有别的解法吗?(下转第37页)(上接第81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思考和参考,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㈢、课后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尤其是做作业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 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应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习惯,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另外在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要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主要的,将主要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 理解我们在学些什么?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自己的知识体系。
㈣、认真纠错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形形色色的错误,有的错误还会不断出现。如果能把这些学习数学中的毛病、跟医生给病人治病记病历一样,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对我们学好数学是很有好处的。
同学们成绩提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认真纠错,我们的薄弱环节是数学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既然如此,就应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达到认错纠错的目的。其主要的方法是:
1、请教老师或同学错题错在哪里。
2、分析错误原因,对症找出错题对应的知识点。
3、写一遍正确完整的解题步骤。
这样一来,通过透彻理解一道题,能弥补知识上的疏漏,又能不断提高成绩,获得进步。
㈤、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应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像密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㈥、不耻下问的习惯
有些同学有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死要面子,不肯问人,这样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好比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同学们树立自信,持之以恒的行动起来,坚持下去,自主学习能力就增强了。
参考文献:
[1]梁慧玲.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百度
[2]丁来福.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 .教育督导,2010,(6)
关键词:兴趣 习惯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习是否具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与学生是否具备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学生学到的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能力,以及交流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了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条件。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的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4、自我激励,自我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更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及认真纠错、与人交流、不耻下问的习惯。
㈠预习:概括为“读、划、写、查”四个字,四个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预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所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
(3)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对公式能否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
(4)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划”——即划出重点。
3、“写”——将自己的看 法、体会,写在书上或书边,并在预习之后,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你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 ,有可能的话,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解读方法与技巧。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1)合上书本思考课本内容,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
(2)对照自学辅导书或老师课前拟定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加以表达。
(3)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㈡、专心听讲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听讲。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还有别的解法吗?(下转第37页)(上接第81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思考和参考,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㈢、课后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尤其是做作业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 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应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习惯,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另外在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要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主要的,将主要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 理解我们在学些什么?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自己的知识体系。
㈣、认真纠错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形形色色的错误,有的错误还会不断出现。如果能把这些学习数学中的毛病、跟医生给病人治病记病历一样,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对我们学好数学是很有好处的。
同学们成绩提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认真纠错,我们的薄弱环节是数学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既然如此,就应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达到认错纠错的目的。其主要的方法是:
1、请教老师或同学错题错在哪里。
2、分析错误原因,对症找出错题对应的知识点。
3、写一遍正确完整的解题步骤。
这样一来,通过透彻理解一道题,能弥补知识上的疏漏,又能不断提高成绩,获得进步。
㈤、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应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 ,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像密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㈥、不耻下问的习惯
有些同学有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死要面子,不肯问人,这样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心田好比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同学们树立自信,持之以恒的行动起来,坚持下去,自主学习能力就增强了。
参考文献:
[1]梁慧玲.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百度
[2]丁来福.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 .教育督导,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