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爱是教育永恒的桥梁
【作者】 刘华华 于伟伟 张爱霞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树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更是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育学生学会爱,从爱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理解“爱”。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使他们理解什么是“爱”。我们都知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爱是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眼中的爱是要啥有啥、样样迁就。为此,我找来一些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都明白了:爱不是百依百顺,爱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质增与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物质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爱往往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殷切期待。爱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爱是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其次,多一份赞赏,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真诚地赞扬、赏识学生。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迸发出进取向上的力量。同时,作为学生理想的播种者、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用赞美和赏识把自信和希望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学生便会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为成人成材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赞美赏识的着力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尊重其人格尊严,发展其个性特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会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确立,学习主体作用良好发挥,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学习成效显著。
再次,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记得一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在班级举办过一次竞选班干部的活动。在那次评选中,从来都默默无闻的一个女同学要求发言。我把她请到台上,当她说出:她很会养花,要竞选“花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望着她尴尬的表情,我心里却陡然一亮: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首先肯定了她的想法,并赞扬了她这种为班级服务的精神。有这样一个“先例”,接下来的竞争出乎我的意料。有同学竞争负责换水的“水长”,有同学竞争管理灯具的“灯长”。许多同学由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务。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上岗宣言工作的。尤其是潘晓芬同学,为我们班养了很多漂亮的花,使同学们每天都有份好心情。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铺垫,但我相信对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有所帮助。
另外,多一份心的沟通,引导学生健康成才。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教师的工作就是“心与心的沟通”。与学生的沟通值得珍视,与家长的沟通也不容忽视。每学期初,我都会了解一下孩子们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家中有没有发生变故,了解家长的期望和要求。
一个常怀爱心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播撒进学生心中的关爱,学生怎能忘记,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例如,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教育与温暖,不爱与人文流,而且脾气暴躁,曾经因为一句话不对劲,就拿起凳子去砸其他同学。发生这件事情以后笔者并未予以太多的批评,而是常常关注他,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开始他也并不愿意与我有太多的交流,但我并未放弃,一直等到他感受到我的真诚与关怀之后他才告诉我由于父母离异他在内心深处非常自卑,采用那些暴力的行为,是因为总是感觉别的同学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像是看不起他,故意欺负他,他思想压力大,上课精神不集中,而且特别爱调皮、闹事。针对这种情况,我慢慢地开导他,帮他树立自信心,并主动与家长谈心,和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补课,课堂上,给予特殊照顾。经过两年的帮助,他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我还号召其他同学多方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现在他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小歌星。
最后,多一分耕耘,在奉献中收获快乐。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作为一位老师,个人的快乐是微不足道的,班集体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时不涌成潮汐。为了形成班级的凝聚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担任教师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手勤、腿勤、眼勤、脑勤、嘴勤。作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才能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引起思想上的共振,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为此,平时我经常深入班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每天必找三名同学谈话,有问题的详谈,没问题的略谈。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耐心帮助。平时,我总是坚持提早到校,组织同学早练、自习。
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走过他们年幼生命里那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唯有如此,才便于对学生的情况作深人了解,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做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接触到学生真实的情感,也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这样也有助于教学。
首先,让学生理解“爱”。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使他们理解什么是“爱”。我们都知道: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爱是一种责任。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爱是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眼中的爱是要啥有啥、样样迁就。为此,我找来一些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都明白了:爱不是百依百顺,爱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质增与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物质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爱往往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殷切期待。爱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爱是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其次,多一份赞赏,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真诚地赞扬、赏识学生。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迸发出进取向上的力量。同时,作为学生理想的播种者、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用赞美和赏识把自信和希望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学生便会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为成人成材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赞美赏识的着力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尊重其人格尊严,发展其个性特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会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确立,学习主体作用良好发挥,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学习成效显著。
再次,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记得一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在班级举办过一次竞选班干部的活动。在那次评选中,从来都默默无闻的一个女同学要求发言。我把她请到台上,当她说出:她很会养花,要竞选“花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望着她尴尬的表情,我心里却陡然一亮: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首先肯定了她的想法,并赞扬了她这种为班级服务的精神。有这样一个“先例”,接下来的竞争出乎我的意料。有同学竞争负责换水的“水长”,有同学竞争管理灯具的“灯长”。许多同学由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务。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上岗宣言工作的。尤其是潘晓芬同学,为我们班养了很多漂亮的花,使同学们每天都有份好心情。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铺垫,但我相信对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有所帮助。
另外,多一份心的沟通,引导学生健康成才。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教师的工作就是“心与心的沟通”。与学生的沟通值得珍视,与家长的沟通也不容忽视。每学期初,我都会了解一下孩子们在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家中有没有发生变故,了解家长的期望和要求。
一个常怀爱心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播撒进学生心中的关爱,学生怎能忘记,人际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例如,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教育与温暖,不爱与人文流,而且脾气暴躁,曾经因为一句话不对劲,就拿起凳子去砸其他同学。发生这件事情以后笔者并未予以太多的批评,而是常常关注他,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开始他也并不愿意与我有太多的交流,但我并未放弃,一直等到他感受到我的真诚与关怀之后他才告诉我由于父母离异他在内心深处非常自卑,采用那些暴力的行为,是因为总是感觉别的同学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像是看不起他,故意欺负他,他思想压力大,上课精神不集中,而且特别爱调皮、闹事。针对这种情况,我慢慢地开导他,帮他树立自信心,并主动与家长谈心,和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利用业余时间给他补课,课堂上,给予特殊照顾。经过两年的帮助,他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我还号召其他同学多方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现在他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小歌星。
最后,多一分耕耘,在奉献中收获快乐。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作为一位老师,个人的快乐是微不足道的,班集体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时不涌成潮汐。为了形成班级的凝聚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担任教师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手勤、腿勤、眼勤、脑勤、嘴勤。作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才能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引起思想上的共振,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为此,平时我经常深入班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每天必找三名同学谈话,有问题的详谈,没问题的略谈。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耐心帮助。平时,我总是坚持提早到校,组织同学早练、自习。
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一起走过他们年幼生命里那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也唯有如此,才便于对学生的情况作深人了解,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做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接触到学生真实的情感,也是沟通和传递情感的渠道,这样也有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