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初中数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变方法
【作者】 吴艳平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切身体会到,问题学生对学习产生的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而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问题学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问题学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问题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问题学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数学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问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学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问题学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问题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问题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问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问题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问题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其次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问题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问题学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问题学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问题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所以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问题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再次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问题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问题学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问题学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问题学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问题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初中数学问题学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问题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问题学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数学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问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学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问题学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问题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问题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问题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问题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对问题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其次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问题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问题学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问题学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问题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所以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问题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再次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问题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问题学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问题学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问题学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问题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