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美术课教学中的几种能力培养

【作者】 张雯雯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智力,是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教育,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学科,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的实践中或有关的训练中形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学中的观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获取感知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过程。观察能力是智力的门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发展他们正确的观察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一是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即物象的基本形、基本色调与大色块关系,事物形体相貌的主要特征。抓特征是对观察的主要要求,它要求去粗取精,是概括提炼的过程。如画人物肖像时,描绘嘴唇厚的人时要强调表现出厚度,描绘眼睛小的人甚至画的比原形更小,强调至夸张变形的地步,以使其特征更加鲜明。二是观察事物的个性、共性、区别与联系,在共性中求个性。如画人物头像时把握好面部五官位置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之上区别出表情的变化、年龄的差距、发式等个性特征,这样人物头像的特征就表现出来了。对画面这个对象的观察主要是看关系,如绘画中的构图与画面总体的比例关系;局部服从整体的关系(它区别于只看每一个局部,然后拼凑起来的观察方法,它要求作画者在看到每一部分时,都考虑到它和全体的关系);层次关系;色彩配置协调关系等。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不能凭空臆造。在观察前,师生要共同准备好观察的材料。如学习《静物》一课,教师可带水果等让学生亲眼目睹它们的特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时给予指导,教给合理的观察顺序。如学习《建筑》一课,如何让学生掌握透视,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认真观察建筑物,这样,学生在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观察过程中尝到甜头,懂得了观而有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美术教育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过程。美术用画面表达人的思想,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也有精辟的描述:“当我们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出利于想象的空间,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启发想象力,如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大胆表现、自由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探究能力的培养
  美术新课标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显然,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美术专业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不一样,画出来的画肯定不会是一个样。而且美术理论跟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况,很多时候往往是有矛盾的,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有时候,老师所说的也不一定是适用于任何情况,具体的问题还是要具体的分析。因此,在画画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近年的考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考题会有一些变化,学生必须有知识迁移、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不可能只背熟一两张画,就去参加考试。作为美术老师,应从学生以后的发展着想,切实让学生打好基础,才能应对以后的挑战。
  四、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因为教师的讲解是灌输式的,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美术理论和技法的运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形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①可采用情景教学、跨学科联系教学、回以现实生活教学、音乐激励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②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表现形式,打破机械的成人化的循序渐进教学程序,以更广泛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视听媒体,利用各种艺术活动拓宽视野,接受超前教育。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不把某种技法看成是唯一的,应把这种技法传授当作开放性的探索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应时时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