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要为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奠基
【作者】 吴绍乔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奠基义务,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还需要创新方法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奠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学生自能学的目标,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然而,现行“00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不仅没有自学爱好,而且自学能力较差,几乎没有自学习惯。作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应担当此项重任。然而,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学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自学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满腹知识”却不能用来学习其他知识。这在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竞争非常激励的背景当下,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我认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一、加强学生自学兴趣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我们知道,兴趣是“我要学”的自我内驱力,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学习浓厚,即使教师不进行组织教学,他上课也会全神贯注,专心致致。相反,如果没有兴趣作保障,即使教师“教鞭满天飞”,学生仍会无精打采,东张西望。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不应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而应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上下功夫,多激趣,尽可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我要学”的行列中来,成为“想学”的主体。现实中。有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学习兴趣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巨大作用,然而实践起来却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激趣的方法很多,讲故事、放音乐、做游戏、搞比赛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目的,新课改提倡的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都是激趣的好手段。但这些,我认为都不如运用数学知识自身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有效。这可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名言为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我们尽可能开展与数学有关的激趣活动,如讲数学历史发展中的名人轶事、数的由来等故事或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培养学生质疑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贵有疑。质疑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很多学生没有质疑习惯,字印在眼里进不了脑,发现不了“问题”,自然也就找不到重点,抓不住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在“平淡的文字”中引起自己的思考,从而让印在眼里的文字符号入脑入心,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与重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质疑能力还处在低级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进行培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要使学生自己提出质疑的问题,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的。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开启智慧的大门,进行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新的飞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飞速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教师的教的方法和意义,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有成效,有收获,有变化。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学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或疑问,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运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诚然,成功体验是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措施,特别是我们现行小学生,他们比成人更“好表扬”,听到教师赞许或看到翘起的大姆指就会心生荡漾,乐意不断。所以,我们可以此为手段,关注学生成功点滴,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小小的发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思维投身到解惑和创新的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就给每小组的学生几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各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做好记录。结果,有些学生就发现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就及时肯定鼓励,因势利导说出圆周率的意义,放手让学生推导圆周长公式。这样,学生在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之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出圆周长计算公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光有学习兴趣还不够,要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还必须有良好学习方法作支撑。为此,教师在给学生指出自学的内容和目标后,还应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自学方法。(一)尝试学习法。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先出示尝试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在教师的帮助和例题的启发下,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二)归纳整理法。归纳整理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是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务必把此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可用课堂小结或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系统的教学结束时进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分散的知识成一系统的链状,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三)调查收集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查。如在教百分数时,叫学生去调查百分数在那些领域经常用,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经过。通过调查和收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些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教师在给予方法指导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战胜困难,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四)实践操作法。小学生不但好动,而且好奇。我们可抓住这个特点来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日常要务。教师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和创新方法的实践,才能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落到实处,把数学的奠基任务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
[2]王艳,《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陈义茂、吴春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之我见》,《中小学数学》,2002.6。
[4]王丹玲,《让数学思维插上阅读的翅膀——例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奠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学生自能学的目标,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自觉的进行自主学习。然而,现行“00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不仅没有自学爱好,而且自学能力较差,几乎没有自学习惯。作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应担当此项重任。然而,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学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自学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满腹知识”却不能用来学习其他知识。这在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竞争非常激励的背景当下,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我认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一、加强学生自学兴趣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我们知道,兴趣是“我要学”的自我内驱力,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学习浓厚,即使教师不进行组织教学,他上课也会全神贯注,专心致致。相反,如果没有兴趣作保障,即使教师“教鞭满天飞”,学生仍会无精打采,东张西望。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不应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而应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上下功夫,多激趣,尽可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使他们自觉参与到“我要学”的行列中来,成为“想学”的主体。现实中。有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学习兴趣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巨大作用,然而实践起来却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激趣的方法很多,讲故事、放音乐、做游戏、搞比赛等都可以达到激趣目的,新课改提倡的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都是激趣的好手段。但这些,我认为都不如运用数学知识自身的趣味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有效。这可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名言为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我们尽可能开展与数学有关的激趣活动,如讲数学历史发展中的名人轶事、数的由来等故事或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培养学生质疑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贵有疑。质疑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很多学生没有质疑习惯,字印在眼里进不了脑,发现不了“问题”,自然也就找不到重点,抓不住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在“平淡的文字”中引起自己的思考,从而让印在眼里的文字符号入脑入心,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与重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质疑能力还处在低级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进行培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要使学生自己提出质疑的问题,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的。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开启智慧的大门,进行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新的飞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飞速发展。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教师的教的方法和意义,在于学生学得是否有成效,有收获,有变化。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只要学生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或疑问,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运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诚然,成功体验是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措施,特别是我们现行小学生,他们比成人更“好表扬”,听到教师赞许或看到翘起的大姆指就会心生荡漾,乐意不断。所以,我们可以此为手段,关注学生成功点滴,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对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哪怕是小小的发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积极的思维投身到解惑和创新的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就给每小组的学生几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各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做好记录。结果,有些学生就发现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就及时肯定鼓励,因势利导说出圆周率的意义,放手让学生推导圆周长公式。这样,学生在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之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出圆周长计算公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光有学习兴趣还不够,要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还必须有良好学习方法作支撑。为此,教师在给学生指出自学的内容和目标后,还应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自学方法。(一)尝试学习法。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先出示尝试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在教师的帮助和例题的启发下,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二)归纳整理法。归纳整理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是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务必把此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可用课堂小结或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系统的教学结束时进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分散的知识成一系统的链状,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三)调查收集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调查。如在教百分数时,叫学生去调查百分数在那些领域经常用,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经过。通过调查和收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些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教师在给予方法指导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战胜困难,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四)实践操作法。小学生不但好动,而且好奇。我们可抓住这个特点来激发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日常要务。教师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和创新方法的实践,才能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落到实处,把数学的奠基任务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理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
[2]王艳,《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陈义茂、吴春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之我见》,《中小学数学》,2002.6。
[4]王丹玲,《让数学思维插上阅读的翅膀——例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