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
【作者】 陈其林
【机构】 四川省珙县曹营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大量农民外出经商或打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子女却大多数都留守在家里,有的和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里,这就意味着许多农村孩子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这类学生在校行为表现较差,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冷漠孤僻,脾气暴躁,缺乏爱心,心理脆弱偏执,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本文就我的个人观点谈谈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
关键词:留守学生 现状 措施 激励 实践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我国农民打破了几千年传统的地域限制和男耕女织的劳动方式,他们外出务工,转战南北,大都将子女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照管,为现代教育增加了一份更为沉重的责任和义务。
一、现状分析。
我校属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去年的“留守学生”调查中,父母同时外出的打工的约占10%,父亲或母亲外出者约占15%,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留守学生”属亲属托管,这些监护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只能管住孩子一日三餐,并不懂得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更无从涉及教育与沟通。
初中生的模仿性强,对各种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理,由于缺少父母和家庭的关爱,普遍性格任性,克服困难能力弱,学习无上进和养成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所以关注“留守学生”,已成为教师和社会的共同使命。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应设专人负责,建立“留守学生”家庭详细资料,同时由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定期汇总“留守学生”各种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成长情况,便于采取对应补救措施。
(二)建立教师帮扶制度:“留守学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与社会平安稳定,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产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此项教育。学校应根据实际,采用帮扶形式,教师通过走访、谈话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分析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处理,积极担当学生临时监护人,共同克服困难的活动。
(三)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联系纽带: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与监护人取得联系,是学校教育“留守学生”的重要环节,及时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和其他情况,按个性展开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教育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那将成为教育的“跛脚子”。对于留守学生个体教育更需家庭的配合。班主任在校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多和家庭加强联系。首先要让监护人知道孩子各方面情况,并指导他们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引导作用。其次要向监护人及时反映孩子在校的变化,重点汇报孩子近期取得的进步,让他们也能给予鼓励,并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也可以从监护人那里获取孩子在家的信息: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变化不大,还有什么新问题出现,使家校联系成为改变留守学生学习、行为、心理等缺失,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切实的联系。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学习,严肃升旗活动、在国旗下的讲话,开展法制讲座等。要结合课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生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实的爱国情感,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四、用表扬激励孩子
孩子小小的进步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却是大大的成功。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了,我们要及时的捕捉这难得的喜讯。通过谈心给予该学生以鼓励,在班集体中进行表扬,帮助他在同学中树立新形象,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感觉自己是有能力、有潜力的,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铁要乘热打,我们要抓住时机,多安排该学生表现突出的事让其做,为他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还要发动其他同学多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同学对自己也有了赞赏,把各方面的赞许汇成激励这位留守学生的不竭动力,促使他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取得进步,我们也能从中得到留守学生自我教育的真谛。
五、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现代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完美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与学生沟通情感,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象父母一样关爱、体贴,象朋友一样真实,做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考试与生活中获得成功感。
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活动教育内容广泛,影响面广,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实际和本地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七、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共同发展。
初中生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必须按照“适时、适度”的原则对他们进行生理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观念,预防各种生理功能障碍的发生。
中学生是处在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较为剧烈的时期,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认识现实,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客观联系,能与客观现实保持积极的平衡态度。掌握客观规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从而有效的解决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要强调初中生的“成熟感”、“小大人感”,正确评价对人、对事、对自已的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热爱学习和生活,快乐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
关键词:留守学生 现状 措施 激励 实践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我国农民打破了几千年传统的地域限制和男耕女织的劳动方式,他们外出务工,转战南北,大都将子女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照管,为现代教育增加了一份更为沉重的责任和义务。
一、现状分析。
我校属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去年的“留守学生”调查中,父母同时外出的打工的约占10%,父亲或母亲外出者约占15%,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留守学生”属亲属托管,这些监护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只能管住孩子一日三餐,并不懂得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更无从涉及教育与沟通。
初中生的模仿性强,对各种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理,由于缺少父母和家庭的关爱,普遍性格任性,克服困难能力弱,学习无上进和养成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所以关注“留守学生”,已成为教师和社会的共同使命。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应设专人负责,建立“留守学生”家庭详细资料,同时由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定期汇总“留守学生”各种表现,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成长情况,便于采取对应补救措施。
(二)建立教师帮扶制度:“留守学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与社会平安稳定,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产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承担此项教育。学校应根据实际,采用帮扶形式,教师通过走访、谈话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分析对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及时处理,积极担当学生临时监护人,共同克服困难的活动。
(三)与家长或监护人建立联系纽带: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与监护人取得联系,是学校教育“留守学生”的重要环节,及时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和其他情况,按个性展开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教育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那将成为教育的“跛脚子”。对于留守学生个体教育更需家庭的配合。班主任在校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多和家庭加强联系。首先要让监护人知道孩子各方面情况,并指导他们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引导作用。其次要向监护人及时反映孩子在校的变化,重点汇报孩子近期取得的进步,让他们也能给予鼓励,并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也可以从监护人那里获取孩子在家的信息: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变化不大,还有什么新问题出现,使家校联系成为改变留守学生学习、行为、心理等缺失,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切实的联系。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学习,严肃升旗活动、在国旗下的讲话,开展法制讲座等。要结合课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生理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实的爱国情感,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四、用表扬激励孩子
孩子小小的进步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却是大大的成功。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了,我们要及时的捕捉这难得的喜讯。通过谈心给予该学生以鼓励,在班集体中进行表扬,帮助他在同学中树立新形象,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感觉自己是有能力、有潜力的,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铁要乘热打,我们要抓住时机,多安排该学生表现突出的事让其做,为他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还要发动其他同学多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同学对自己也有了赞赏,把各方面的赞许汇成激励这位留守学生的不竭动力,促使他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取得进步,我们也能从中得到留守学生自我教育的真谛。
五、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是现代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完美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我们教师深入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与学生沟通情感,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象父母一样关爱、体贴,象朋友一样真实,做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考试与生活中获得成功感。
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活动教育内容广泛,影响面广,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实际和本地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七、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共同发展。
初中生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必须按照“适时、适度”的原则对他们进行生理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观念,预防各种生理功能障碍的发生。
中学生是处在发展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较为剧烈的时期,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认识现实,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客观联系,能与客观现实保持积极的平衡态度。掌握客观规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从而有效的解决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要强调初中生的“成熟感”、“小大人感”,正确评价对人、对事、对自已的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热爱学习和生活,快乐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