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美术教学问题与改进建议

【作者】 刘 艳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初中美术教学得到了改革拓展的机会。但是,美术学科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要“美术文化”,不要“知识技能”;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意识淡薄;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课堂课外脱节。为此,建议改进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手段;注重美术实践。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师;学生 
  中学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初中美术教学因而得到改革、拓展的机会。但是美术学科在我国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思想中毕竟是辅助学科,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因而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虽有机会,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施展,部分学校的初中美术教改只局限于较浅的层面。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应强化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兴趣培养,使教学过程凸显新意。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同时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概言之,初中美术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环境,渐进式落实个性化教育。 
  1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要“美术文化”,不要“知识技能” 
  《课标》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因此,有些教师认为美术学科注重美术文化学习,知识技能不重要了,或者可以完全屏弃了知识技能。教学中只要根据课前收集的大量图片、录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师生一起在欢乐的游戏中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要求教师的课堂示范;认为要当一名美术教师只要知道一定的美术文化知识便可,无需有专业的美术技能、技巧了。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不涉及美术技能技巧的教学,而且就连学生对技能方法提出疑问时,教师也不作正面的回答。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对《课标》的错误认识。 
  1.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美术、启发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引路人。然而目前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相对较少,而农村的美术教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很难完成美术学科的教学任务,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使美术课程完全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承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1.3 应试教育仍占主导,美术课程意识淡薄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虽然大谈特谈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主流。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做“灵活课”,可上可不上,淡薄的课程意识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教师、学生均不重视,往往只能消磨时间,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当然被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很多地方,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始终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1.4 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缺乏 
  依据学习范畴或学科群的特征来研制和设立综合课程,减少分科课程,这是世界教育的一个开展趋向。但在理论中,不少教师没有觉得到这种新型课程对学生开展的促进作用,反而觉得它扰乱了系统的学科学问教学。 
  其缘由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主题或概念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了解程度,有的可能是设计的相关学问整合得比拟牵强,缺乏内在的自然的联络,也有详细的教学操作的问题。 
  2 初中美术教学改进建议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中美术教学正是相当适合的艺术载体,在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余,更能站在艺术的高度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树立重视美术教育的思想,立意于新,是美术课改的重要前提条件。 
  2.1 改进教材内容 
  在教材上大胆改进,多吸收借鉴国外美术课堂的优秀教学内容。教材应侧重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也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带给学生新颖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改革后,每周的美术课程增设了一节艺术欣赏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影音的方式学习鉴赏名作。如笔者印象深刻的一节鉴赏课《绘画知名作品欣赏——清明上河图》,教改前,教师虽然也准备了大幅的印刷品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始终不高,图片并不足以引起学生的了解欲望。在教改以后,这节课被纳入艺术欣赏课,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历史记录片,以影音的形式全方位地欣赏清晰名作,让学生的兴趣陡增。这堂课后的学习心得绝大部分学生都交出了令教师满意的答卷。 
  2.2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重视兴趣培养,在实施兴趣分科的环节要多和学生沟通,增添更多具有流行元素的兴趣组,如大多数学生都喜爱的漫画绘画、软陶制作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专业人士定期客座指导。兴趣的启发也要抓住重点,如此才能达到深层次。美术学科的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才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与美术有关的各方面技能。 
  2.3 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推陈出新。现代化的教学已不再停留在纸质载体的时代,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同样可以被运用到学术教学上,如多媒体课件、美术电影欣赏等。无限制的方式和全新的教学手段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 
  2.4 注重美术实践 
  重视美术实践活动,理论虽重要,但是不及实践的效果令学生记忆深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安排野外写生、参观画展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实施教改后,学校可以提升课外实践的频率,由每学期一到两次,提升到每月一次。笔者带领学生参观现代画展、到公园写生等,每次学生都乘兴而去、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