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寻找最佳的时机,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史乃萍

【机构】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共同完成课上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人人都有机会开口,以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最佳的时机来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  合作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共同完成课上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人人都有机会开口,以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只要一提到高效课堂,大家就会想到小组合作学习,甚至在教学中无论是否必要,都会开展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误区二: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就会想到将桌子四张或六张一拼,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误区三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活动的展开缺乏计划和深思熟虑,使得该小组合作的小组合作,不该小组合作的也小组合作,往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缺乏质量,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甚至使学生认为上课就是小组讨论或者闲聊。
  如何在教学中寻找最佳的时机来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个教师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在进行对话表演活动时
  学完一段对话,教师若让每个学生在全班表演,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而且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这时适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评判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好的小组,教师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帮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表演地更好。
  二、在进行课文朗读的练习活动时
  教师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确定3人至6人的小组合作形式和方法,分角色朗读,再选出读得好的在全班示范朗读,读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降低了课文的难度,保证了每位学生有机会开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任务的学习效率。
  三、在进行单靠个人的努力难以完成的任务型学习活动时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单靠个人的努力难以完成这项任务时,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角色,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完成任务,这样,不但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在进行讨论活动时
  讨论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每位学生人人参与,自主探索,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五、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
  在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具体操作要点是教师在介绍完教学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每位同学的的具体任务,谁做记录谁来发言分工明确,同学们积极交流合作,之后在班级内展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在复习课上的优势是可以发挥群体力量,学生也在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归类、汇总过程中再次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中的使用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他人沟通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加有效。教师还应注意:
  (1)要确保全体组员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分配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语言水平;
  (3)要尽可能使小组分配合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成员宜“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均衡搭配,便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小组每一位成员应学会相互尊重,虚心倾听,相互帮助合作;
  (5)鼓励每位组员认真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发言,避免只由好学生唱“独角戏”;
    (6)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发挥好其指导者的作用;
  (7)活动过程要有一些竞争机制,如评比出全班最佳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