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国梦视角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变化
【作者】 郑 容 郑 刚
【机构】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四川内江 川外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渝北)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学目标空洞、模糊,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等问题。中国梦理想的提出,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驻入新活力和动力,使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更具有务实性,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和途径更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ace the truth that their teaching goals are empty and unclear. And also they have the problems that they have no colorful teaching materials in additional to bor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theory of Chinese dream brings the light about the problems above. It injects new vitality. That will mak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more pragmatic. It brings more interesting and vivid elements about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Key words: the Chinese dream; students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如今,高职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据统计,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约3100万,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千万[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对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受教育主体的高职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正确与否,坚定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前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问题
理想激励奋斗,理想引领未来,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青年时期正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对高职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那么,我国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如何呢?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校团委、学生处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或不坚定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究其原因,除了高职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空洞、模糊。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总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空洞、模糊,片面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追求又高又纯的精神境界,缺乏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关怀和重视,导致理想信念教育脱离社会现实,脱离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让学生信服。以至对学生而言,觉得理想信念就是喊喊空洞的口号,走走形式而已,根本实现不了,也无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可以想象,在这样空洞的教育目标的导向之下,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理想信念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虚幻的东西,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也漠不关心。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理论教育和舆论宣传这些单纯的理论灌输方式来进行,在教学内容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主。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由于没有专门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思政课教材,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本科生的一样,但这些教材主要针对本科生的情况而编写,缺乏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教材理论性过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深奥,忽视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无论在基础知识、思想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差距。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也是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授,很少考虑高职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以及与本科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很少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现实,这种脱离高职学生实际的,侧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抽象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割裂了理想信念教育与个体、社会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当然也没法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久而久之,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了一种留于形式的形式主义,教育效果自然收效甚微。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如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渠道,课堂理论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枯燥的理论讲授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很小,特别是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受社会迅猛发展,尤其受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影响,他们对教师的这种传统口头说教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育者还是用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忽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说教缺乏兴趣,对教育者也不信任,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梦视角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变化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到中国梦,随后在多个场合他又多次谈到中国梦。他指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契合性 [3],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驻入新活力和动力,使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更具有务实性,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和途径更具有创新性。
1.教育目的目标上,更具有务实性。如前所述,当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目标空洞、模糊,教育教学目的分散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理想与个人价值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片面强调宣传社会理想,而忽视了对个人理想的重视和关怀,从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更不能让他们信服。而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阐述揭示了民族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内在一致性。其对个人理想价值的指向和肯定,以及较好地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融合与统一起来,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务实性,它使我们在关注远大社会理想的同时,看到青年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克服了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空洞的缺陷,更能让学生信服,也更有说服力,更贴近现实,更容易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更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个人与祖国、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每一个大学生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能否实现紧密相关。高职学生都想有一个美好前程,美好的生活,而祖国富强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祖国越强大,经济越繁荣,社会越安定团结,就越能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遇,失去中国梦依托的个人理想将失去光芒,无法实现[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这些论述,表明国家重视个人理想价值的倾向日益浓厚,在强调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将为高职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们明白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国家理想,一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都围绕这个共同理想目标展开,加强了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目的性[4],使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务实,克服了教学目标空洞模糊的缺点。
2.教学内容上,中国梦丰富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都是90后,他们往往被称为无根的一代[5],由于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理想信念观念较为淡薄,对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也不太信任。这是当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较少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是枯燥的理论灌输,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过分强调社会理想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尊重和关爱,学生对这样的教育认可度很低,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前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效果差。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枯燥的现状,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是二者有机地统一,强调共同理想的同时,也尊重了个人梦想,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需求的满足,尊重了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利于对高职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并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结合起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6]。可见,“中国梦”理念的提出有机地整合了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所有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围绕“中国梦”展开并系统化,通过不断地联系高职学生实际的中国梦的融入, 将使得当代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得以确立并越来越稳固,并激励他们为理想而奋斗,它使青年学生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实行自己的美好梦想。当每个中国人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
3.教育方法和途径上,中国梦创新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们在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脱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一直处 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中国梦虽然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理想,但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将国家理想和个人理想较好的结合,它使高职学生逐渐明白,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也不可能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国家的繁荣稳定能为我们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有利环境和发展平台,同时,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时,也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做出努力。明白了这些道理,将极大地激发了高职学生的荣辱感,调动了他们的使命感,让他们愿意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努力。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应以“中国梦”提出为契机,在教育方式上尝试 “中国梦”理念下的创新,将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为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奋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改变一直以来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方式。
同时,中国梦理想的提出也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动员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强调的是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关怀和重视,教育内容高高在上 ,组织动员方式一直是由学校自上而下地进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这样的理想信念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它在宣传社会理想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其话语方式和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更能贴近高职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和愿意为理想而奋斗,从而逐步改变过去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方式,而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方式。做到这一点,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2):17.
[2] 习近平.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3] 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p66第2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66.
[4] 刘延华.谈“中国梦”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50.
[5] 魏涛.将中国梦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之中[J].学理论,2013(24):276.
[6] 李志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030.
作者简介:郑容(1973—),女,四川资中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郑刚(1970—),男,四川资中人,重庆川外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ace the truth that their teaching goals are empty and unclear. And also they have the problems that they have no colorful teaching materials in additional to bor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theory of Chinese dream brings the light about the problems above. It injects new vitality. That will mak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more pragmatic. It brings more interesting and vivid elements about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Key words: the Chinese dream; students in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如今,高职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据统计,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约3100万,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近千万[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对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受教育主体的高职学生,他们的理想信念正确与否,坚定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前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问题
理想激励奋斗,理想引领未来,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青年时期正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对高职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那么,我国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如何呢?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校团委、学生处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或不坚定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究其原因,除了高职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空洞、模糊。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但总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空洞、模糊,片面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追求又高又纯的精神境界,缺乏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关怀和重视,导致理想信念教育脱离社会现实,脱离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让学生信服。以至对学生而言,觉得理想信念就是喊喊空洞的口号,走走形式而已,根本实现不了,也无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可以想象,在这样空洞的教育目标的导向之下,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理想信念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虚幻的东西,对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也漠不关心。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理论教育和舆论宣传这些单纯的理论灌输方式来进行,在教学内容上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主。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由于没有专门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思政课教材,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本科生的一样,但这些教材主要针对本科生的情况而编写,缺乏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教材理论性过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深奥,忽视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无论在基础知识、思想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差距。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也是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授,很少考虑高职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以及与本科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很少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现实,这种脱离高职学生实际的,侧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抽象理论论证和口头说教,割裂了理想信念教育与个体、社会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当然也没法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深处,久而久之,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了一种留于形式的形式主义,教育效果自然收效甚微。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如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渠道,课堂理论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枯燥的理论讲授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很小,特别是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受社会迅猛发展,尤其受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影响,他们对教师的这种传统口头说教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育者还是用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忽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说教缺乏兴趣,对教育者也不信任,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梦视角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变化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到中国梦,随后在多个场合他又多次谈到中国梦。他指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内在契合性 [3],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驻入新活力和动力,使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更具有务实性,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和途径更具有创新性。
1.教育目的目标上,更具有务实性。如前所述,当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目标空洞、模糊,教育教学目的分散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理想与个人价值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片面强调宣传社会理想,而忽视了对个人理想的重视和关怀,从而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更不能让他们信服。而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阐述揭示了民族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内在一致性。其对个人理想价值的指向和肯定,以及较好地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融合与统一起来,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务实性,它使我们在关注远大社会理想的同时,看到青年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克服了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空洞的缺陷,更能让学生信服,也更有说服力,更贴近现实,更容易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更有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个人与祖国、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中国每一个大学生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能否实现紧密相关。高职学生都想有一个美好前程,美好的生活,而祖国富强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祖国越强大,经济越繁荣,社会越安定团结,就越能够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遇,失去中国梦依托的个人理想将失去光芒,无法实现[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这些论述,表明国家重视个人理想价值的倾向日益浓厚,在强调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将为高职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们明白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国家理想,一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都围绕这个共同理想目标展开,加强了学生学习思想教育的目的性[4],使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务实,克服了教学目标空洞模糊的缺点。
2.教学内容上,中国梦丰富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都是90后,他们往往被称为无根的一代[5],由于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理想信念观念较为淡薄,对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也不太信任。这是当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较少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是枯燥的理论灌输,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过分强调社会理想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尊重和关爱,学生对这样的教育认可度很低,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前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效果差。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枯燥的现状,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是二者有机地统一,强调共同理想的同时,也尊重了个人梦想,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需求的满足,尊重了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利于对高职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并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结合起来,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6]。可见,“中国梦”理念的提出有机地整合了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所有的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围绕“中国梦”展开并系统化,通过不断地联系高职学生实际的中国梦的融入, 将使得当代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逐渐得以确立并越来越稳固,并激励他们为理想而奋斗,它使青年学生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实行自己的美好梦想。当每个中国人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
3.教育方法和途径上,中国梦创新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们在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脱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一直处 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中国梦虽然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理想,但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将国家理想和个人理想较好的结合,它使高职学生逐渐明白,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也不可能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国家的繁荣稳定能为我们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有利环境和发展平台,同时,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时,也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共同理想做出努力。明白了这些道理,将极大地激发了高职学生的荣辱感,调动了他们的使命感,让他们愿意为我们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努力。在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应以“中国梦”提出为契机,在教育方式上尝试 “中国梦”理念下的创新,将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为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奋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改变一直以来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方式。
同时,中国梦理想的提出也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动员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强调的是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理想的关怀和重视,教育内容高高在上 ,组织动员方式一直是由学校自上而下地进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这样的理想信念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而中国梦理想的提出,它在宣传社会理想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其话语方式和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更能贴近高职学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和愿意为理想而奋斗,从而逐步改变过去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方式,而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方式。做到这一点,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2):17.
[2] 习近平.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
[3] 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p66第2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66.
[4] 刘延华.谈“中国梦”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50.
[5] 魏涛.将中国梦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之中[J].学理论,2013(24):276.
[6] 李志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030.
作者简介:郑容(1973—),女,四川资中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郑刚(1970—),男,四川资中人,重庆川外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