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作者】 邹锦能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城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对中学生青春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学生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进而提出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和思考。本文对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春期、青春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与思考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进入青春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依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就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中学生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 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 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即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作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这是青少年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3、 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三、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和思考:
1、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要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的环境而尽职尽责。加大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学校周边环境,严禁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思想。经营者要自觉拒绝向未成年人出售黄色书刊,影视部门拒绝未年人观看不健康影像作品等等。同时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要努力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把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课上好,建立健全网络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4、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
为此,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使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立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青春期、青春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与思考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进入青春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开始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依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3、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就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二、中学生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 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片面化和绝对化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 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即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在对自己作出评价时,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自己的优点,对自我评价过高,导致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由于对事物识别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这是青少年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3、 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三、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和思考:
1、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国家有关部门要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的环境而尽职尽责。加大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学校周边环境,严禁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思想。经营者要自觉拒绝向未成年人出售黄色书刊,影视部门拒绝未年人观看不健康影像作品等等。同时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要努力建设好适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把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课上好,建立健全网络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4、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
为此,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我们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使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立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