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及评价策略探讨

【作者】 兰永红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旧县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外作业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良好平台,我们要以评价促动力,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体验作业快乐,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设计  评价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赏,只是我们布置作业时没有用心设计,导致学生敷衍了事。如何提高学生课外课作业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那就需要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改变传统耗时费力的机械抄写和简单背诵,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并用多种评价策略为学生激励学生作业情感,增添作业动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
  认清作业现存问题,我们才能找到优化方向,设计出更科学、更具吸引力的课外作业。目前,总的来说,作业内容太复杂,形式却太单一,没有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资源进行语文实践。一是“一刀切”的问题。有些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学生学力如何,不管是否接受、掌握,不管是否有作业方法和实践能力,都采取“作业面前,人人平等”的“一刀切”理念,布置相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且一个标准评价,这无疑会把差生拒在“点赞”之外,感受不到作业成功的愉悦,因而兴趣尽失。二是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乃至学习都产生了严重厌倦心理。三是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分析
  在作业布置中会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三、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生作业认识,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很多学生不愿作业,或者消极对待,这说明学生既没有兴趣,也没认识到作业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通过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生活语文”三种观念,而“作业即自学”则又是这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的新理念。这样学生才不会逃避作业、应付作业。 
  (二)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一是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增强趣味性;二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积累,并尽力写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三是语文生活实践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机械重复的作业,只能让学生知道作业就是反复抄写,就是识记枯燥的生字词语。而创新作业实践,显然不能在这条路上折腾。要求教师“变换花样”,赋予作业更多内涵,让学生知道作业就是用语文知识于生活。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作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来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来增加积蓄,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 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言之有物。
  四、创新作业评价策略,让学生体验作业快乐
  作业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良好平台,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学生缺乏作业动力和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感受到作业成功带来的愉悦性体验。所以,我们可通过激励评价来让学生感受快乐。实践中,变单一评介为多元评价、变教师说了算为众口互评,增强学生作业主动权,发挥作业主体作用。
  一是教师评价,点拨提升。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的评价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所以,我更注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给予点拨、指导性的评价。
  二是小组互评,互为促进。小组内的互相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实现互为促进的目的,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增强作业主动性。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榜样激励有时比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去实践作业。
  三是自我评价,反思提高。让学生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这种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不过,这需要教师有效引领,做好检查工作。
  传统作业“应试”趋向严重,我们必须予以改革。素质教育体现在作业平台中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增强作业实践的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和情感性,用评介促动力,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发展语文能力。这一切,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一贯坚持,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税小玲、官永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J].考试,2007.2。
  [1]蒋寿军,例谈小学语文作业与练习的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7.2。
  [1]李娴,新型作业初探[J].云南教育,2007.2。